送方大林入蘇門
明珠寸徑出深淵,照耀人間萬事圓。昔日養來今日取,何須搔首問高天。
嶺路吳江隔一關,一篷風去一篷還。灘聲漁唱原堪樂,不向仙人乞大丹。
峰頭無數是松枝,愛子殷勤為護持。百斛天漿澆已潤,及他琥珀未生時。
紋犀花象亦尋常,我自閒求人自忙。借問西湖歌舞處,有誰天竺去燒香。
高樓明月紫簫聲,萬頃寒濤入耳聽。須信此中無住著,空教白發滿頭生。
秋風吹葉滿江湖,竹枕桃笙客夢孤。莫向醒來覓相似,天南歸雁集平蕪。
胸懷萬事不須留,珍重年光是壯游。一樹珊瑚千里月,早從貝葉悟浮漚。
明珠寸徑出深淵,照耀人間萬事圓。昔日養來今日取,何須搔首問高天。
嶺路吳江隔一關,一篷風去一篷還。灘聲漁唱原堪樂,不向仙人乞大丹。
峰頭無數是松枝,愛子殷勤為護持。百斛天漿澆已潤,及他琥珀未生時。
紋犀花象亦尋常,我自閒求人自忙。借問西湖歌舞處,有誰天竺去燒香。
高樓明月紫簫聲,萬頃寒濤入耳聽。須信此中無住著,空教白發滿頭生。
秋風吹葉滿江湖,竹枕桃笙客夢孤。莫向醒來覓相似,天南歸雁集平蕪。
胸懷萬事不須留,珍重年光是壯游。一樹珊瑚千里月,早從貝葉悟浮漚。
像明珠從深淵中出現,能照亮人間讓萬事圓滿。往日培養如今收獲,不必撓頭問上天。山嶺與吳江被一關阻隔,船篷在風中往返。灘聲和漁唱本就令人快樂,不用向仙人求仙丹。峰頭有無數松枝,就像關愛孩子般殷勤護持。用大量天漿澆灌滋潤,趁它還未生成琥珀。犀角象牙等物件很平常,我自在清閑別人卻忙碌。試問西湖歌舞之地,有誰去天竺燒香。高樓明月下傳來紫簫聲,萬頃寒濤聲入耳。要相信這里沒有執著,徒然讓人白發滿頭。秋風吹落樹葉布滿江湖,竹枕桃席上客夢孤單。醒來后別再尋找相似情景,天南歸雁聚集在平地上。心中不必留存萬事,要珍惜時光去快意游歷。一樹珊瑚般美景伴著千里月光,早從佛經中領悟世事如泡沫。
寸徑:直徑一寸,形容明珠大小。
搔首:撓頭,形容人焦急或有所思的樣子。
紋犀花象:指有紋理的犀角和有花紋的象牙等珍貴物品。
桃笙:竹簟,即竹席。
貝葉:古代印度人用以寫經的樹葉,代指佛經。浮漚:水泡,比喻世事虛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題可知是送友人方大林去蘇門。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時期,詩人送友遠行,借詩表達自己對人生、世事的感悟,以及對友人的祝福。
這首詩主旨在于鼓勵友人珍惜時光去游歷,同時表達自己超脫世俗的心境。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深遠,語言質樸且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想和情感。
雨送微涼入小軒,日高深樹聽禽言。松崖花落蜂成蜜,芝圃苗肥鶴引孫。黃卷暗銷閒歲月,青山宜問好田園。疏檐清簟琴觴靜,時有高人訪蓽門。
蜀吳舟楫檻前經,萬里鄉心杳不扃。莫問興亡異時事,滿川斜日下空庭。
冬暖梅花早,前庭如月輝。北人歸欲盡,不用惜花飛。
侵晨出郭喜聯鑣,馬首人家入望遙。云暝孤城微見堞,雪消春水欲平橋。山田鳴雉麥猶短,野箔初蠶桑未條。經國有謀勞相度,議將封事上清朝。
芙蓉為畫錦為囊,刀箸銀瓢揔系將。已是三回沾御賜,每隨天仗佩恩光。
自喜身無事,乘春但種花。時時游野墅,往往宿僧家。入竹新尋筍,燃鐺旋煮茶。趨朝十里路,來往不嫌賒。
為說江南勝,豪華異往年。波濤揚子夕,風雨秣陵天。歲苦兵間賦,春荒戰后田。都門遲飛挽,何處泊吳船。
小家碧玉,出何山何洞。綠毳茸茸一身擁。似翠云裘樣,青草湖邊春水活,一色波痕微動。千年曾否歷,兔角微言,一例如來醒塵夢。俏影混苔衣,刮不成氈,合留作坡仙清供。笑夫婿何須嫁金龜,配倒掛桐花,可人么鳳。
鰲山東面海浮空,日出扶桑照海紅。浩渺碧波千萬里,盡成金色滿山東。
甲子初秋柳宿乖,皇天無雨只空雷。正當七月初三夜,帝勸長星酒一杯。
聞道孫家別業新,招呼諸子共尋春。紅韜瘦藟花初動,黃染輕梢柳未勻。興況便為生意好,風光殊比畫圖真。何當對此常無事,慰我年來老病身。
歸來臥起有馀適,老去消磨無雜緣。門外不知何歲月,夢中亦覺在云泉。千年高道誰酬價,一世清閑我賣錢。安得道人江北去,此詩先錄寄師川。
馀甘齒頰。酒□半酣,漏聲頻促。月下傳呼,風前摻別,無因留客。丁寧玉筍磨香,為料理、十分醒著。后會何時,前歡未盡,明朝重約。
千絲萬縷斗妖嬈,和雨和煙陌上飄。夜夜篴聲關塞路,年年杯酒灞陵橋。隋堤臺女輸濃黛,楚國佳人斗細腰。只恐章臺春易老,幾回攀折恨蕭條。
誰云山僧貧,而有千椽玉。幽眠豈無處,愛此晴窗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