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雜詩 其十
四山高拱炮臺尊,
海氣空濛晚角喧。
落落老兵扶醉去,
斜陽一抹望霞村。
四山高拱炮臺尊,
海氣空濛晚角喧。
落落老兵扶醉去,
斜陽一抹望霞村。
四周群山高高環繞著威嚴的炮臺,海面霧氣迷茫,傍晚的號角聲喧鬧。孤獨的老兵帶著醉意蹣跚離去,一抹斜陽灑在望霞村。
尊:威嚴,莊重。
空濛:形容霧氣迷茫的樣子。
晚角:傍晚的號角聲。
落落:孤獨、孤單的樣子。
望霞村:澳門的一個村落。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當時澳門已歷經一定的歷史變遷,西方勢力有所滲透。詩人可能是在游覽澳門時,看到炮臺、老兵等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反映當時澳門的社會風貌和歷史痕跡。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抒發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意境營造出色,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研究當時澳門的社會和文化提供了文學素材。
明堂攝政朝群后,四海流言孺子疑。何事召公猶不說,丹心惟有鬼神知。
雀羅門巷昔趨榮,味似餳甜忽變辛。說與侯門休謝客,朝朝暮暮看人情。
帝鄉星漸改,燕谷暖還遙。心事邀歡盡,年華賴酒銷。花枝隨起舞,月色破孤寥。聚散浮生易,難忘是此宵。
江上花飛隱釣船,羊裘百結竟誰憐!一人亡命無張儉,三戶虛聲有項燕。
不須頻悵望,且喜脫喧囂。亦有終焉意,陂南看稻苗。
十年海國厭風波,地老天荒此地過。白發幾人江上老,青山無恙越中多。社尋廬阜沙門遠,詩愛揚州水部何。要看仙家棋局散,不妨松下爛樵柯。
亭亭虛心植,冉冉繁陰布。既掩猗蘭砌,還覆莓苔路。卷舒今自知,衰榮隨所寓。默契方在茲,臨軒挹清醑。
花竹新栽費護持,來游莫折向陽枝。亦知轉眼皆荒廢,且讓閒人樂一時。
雕梁雙燕去,香徑剩新泥。忍避吹花地,能忘聽雨時。三年何限淚,二月最繁絲。悄墜裳間帶,飄搖不可持。
何處樓頭鼓角聲,夜闌無語坐中庭。長空月朗一聲鶴,腐草城荒幾點螢。簾捲落花空自惜,行藏棲鳥不須驚。家童百計供茶椀,小慧能知老子情。
慈元殿上朔風侵,講罷孤臣淚雨深。行在更無南去路,中興猶有北來心。一言竟免青衣辱,萬古終悲白壁沈。世亂經綸亦何濟,大忠祠下柏森森。
乾紅剪碎煩纖玉。相并黃金粟。漢宮素面說明妃。馬上秋風應解、著燕支。黃昏小樹堪愁絕。不比梅花月。滿天風露透肌涼。插取雙枝歸去、是誰香。
秋雨欲浮村,青螺上床腳。日出過東鄰,船頭系籬落。
拉伴乘秋興,尋幽入洞天。良緣應有定,旨趣別無傳。掃石猶堪坐,空山久待賢。自慚僧老大,難說道真詮。
不怨仙官識面遲,東南文獻嗣者誰。只今絕學真成絕,伐鼓撞鐘海內知。三生花草夢蘇州,忍說挑燈為應酬。避席畏聞文字獄,人間無地署無愁。不是逢人苦譽君,胸中靈氣欲成云。沈吟章草聽鐘漏,鶴背天風墮片言。強續狂游拭淚痕,此山不語看中原。氣寒西北何人劍,江左晨星一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