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傳法二大卿并簡譯席諸大士 其一
譯案多年潤法音,
性根雖鈍信根深。
無明不起冤親等,
應有龍天證此心。
譯案多年潤法音,
性根雖鈍信根深。
無明不起冤親等,
應有龍天證此心。
多年來在翻譯文案的工作中潤色佛法的聲音,雖然本性根器愚鈍但信仰十分深厚。心中不生起無明煩惱,看待冤家和親人一樣平等,應該會有龍天護法來印證這顆心。
譯案:翻譯的文案、工作。
法音:佛法的聲音,指佛法的教誨。
性根:人的本性根器。
信根:對佛法的信仰根基。
無明:佛教術語,指愚癡、不明事理。
冤親:冤家和親人。
龍天:佛教中天龍護法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有一批人致力于佛法的翻譯和傳播工作,詩人與這些傳法譯經者相識,有感于他們多年來為弘揚佛法所做的努力,以及他們堅定的信仰和清凈的心境,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他們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傳法譯經者的修行和貢獻。其特點是將佛法教義融入平實的描述中,展現出修行者的精神境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從佛教文化角度看,反映了當時佛法傳播和修行的情況。
半艇晴云,兩岸疏花,渚禽喚風。正垣迤江郭,繞籬竹樹,零星煙寺,映水簾櫳。
棐幾明窗,禪床茶磨,天許閒人片刻同。僧廚綠,是豆香乍摘,筍嫩才烘。
何須避世墻東。有無數前游似夢中。記當年漫興,流連花鳥,平生豪氣,傲睨云龍。
能幾何時,一寒至此,對坐相看鶴發翁。桃源路,倘漁郎尋到,莫遣云封。
東游兩見鶴林春,晚愧先生作并鄰。樽俎每留倉猝客,典型猶識老成人。
系舟一笑都門外,賣劍歸耕潁水濱。意氣年來類兒女,別離不覺淚橫巾。
京口尋山每見攜,鶴林問法更追隨。本無物累那成癖,肯借人書未必癡。
食粥往年容乞米,一樽今日細論詩。邗溝好去春風暖,莫忘椎冰共載時。
慚負當年博奧聲,
車裘已盡聽君行。
三更病渴思涓滴,
錯喚獠奴阿段名。
入門便喝絕商量,
空奮雙拳立紀綱。
反轉殺人三角眼,
叢林千古受災殃。
鐵甕城邊路,懷人徑寸心。
夕鴻前浦遠,春雨大江深。
筆札留東觀,風云在上林。
游閒知愛客,飛蓋日相尋。
為農為圃縣城東,
絕勝儒家一畝宮。
自笑老來仍好事,
隔年先問濟南紅。
長憶江南春色好,杏花天氣清明。紅窗睡醒聽流鶯。滿庭芳草碧,拂檻柳梢青。
傷情羞睹雙雙燕,飛來庭院深深。隔墻風送賣花聲。阮郎歸未得,誰與訴衷情。
聲出五音表,彈超十指中。
鳥啼花落處,曲罷對春風。
北墅花連屋,東園菊繞莊。病長陪客坐,老不厭人狂。鵝鴨雙陂雨,楂梨小樹霜。他年倘相遇,里邑定名方。
多水少塵埃,經年不掃苔。竹繁頻洗菜,松老別求栽。雪竇看碑入,云窗曬帖開。徐文與張羽,乘月想能來。
秋氣入郊墟,新涼似雨余。囊收試驗藥,稿集著成書。酒熟知愁減,花開覺病除。何曾廢錢買,山果及溪魚。
解佩酬琴價,將書當酒貲。竹樓聽雪夜,梅屋看花時。女嫁為農婦,兒從作圃師。鄰翁無奈俗,招飲豈能辭。
舊物嗟孤劍,春風別五陵。未衰先遣妾,已靜更疏僧。往事真騎虎,中年得縱鷹。兩溪千頃月,談坐不須燈。
由來種瓜地,隨處即青門。習俗羞營利,甘貧恥受恩。掛蓑秋樹濕,濯足晚溪渾。欲訪齠年友,漂零只自存。
回汀兼復渚,迢遞入漁邦。有港皆通楫,無山不到窗。疏煙春隴犢,深雪夜籬厖。過客停舟問,而翁恐姓龐。
卑濕重湖地,連朝雨未停。
山涵千態綠,水漲一痕青。
宿霧籠沙岸,浮煙幔遠汀。
小齋無個事,閒自試《茶經》。
岧峣徑路杳難分,猿鳥哀呼日半曛。莫謂洞門今咫尺,不知猶隔幾重云。
桃花流水自潺湲,曉起尋君日暮還。不是漁郎迷去路,斷無蹤跡在人間。
方召桓桓軼盛周,壯游抵掌遍諸侯。
南飛烏鵲爭依樹,東去蛟龍欲順流。
謀國裴公勤遠略,庇人白傳展長裘。
投戈喜見升平日,蝦菜煙波一舸收。
扁舟東海去,
文獻啟臺灣。
詩禮傳荒服,
番黎拜杏壇。
使君剖竹繼先賢,四十于今又六年。
每恨無從考遺事,但憑亭檻覽山川。
以磊落才,而注蟲魚,猶然譏之。況須如猬磔,縮居幕下,興同驥渴,屈作經師。
車廄三間,兔園半冊,求我童蒙稏角兒。真奇事,似販茶商婦,出塞文姬。
墨應盾鼻能為。乃夏楚終朝手自持。更灌嬰城下,三年烽火,彭郎山后,一片旌旗。
月黑燈青,樽空夢破,想見書堂兀坐時。歸來鬢,惹小蠻忙問,雪到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