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雜事詩 其一○六
繁華南部記煙花,
七十鴛鴦數狹邪。
欲聘貍奴先問價,
紅箋分送野貓家。
繁華南部記煙花,
七十鴛鴦數狹邪。
欲聘貍奴先問價,
紅箋分送野貓家。
在日本南部的繁華之地,煙花柳巷的景象被記錄下來,在眾多的花街柳巷中,有七十處是有名的風月場所。想要聘請女仆,得先問清楚價格,還要把紅箋送到那些提供女仆的人家。
南部:指日本南部地區。
煙花:代指風月場所。
鴛鴦:這里指男女歡會的地方,即妓院。
狹邪:小街曲巷,后多用來指娼妓居住的地方。
貍奴:在日本,“貍奴”有時可指代女仆。
紅箋:紅色的紙張,這里用于相關的聘請事宜的通知。
《日本雜事詩》是黃遵憲在日本任職期間所作。當時他深入了解日本的社會、文化、風俗等方面,通過詩歌的形式記錄日本的各種事情。此詩創作于他對日本社會生活有了一定觀察和了解之后,展現了日本南部的社會風貌和生活習俗。
這首詩主旨在于記錄日本南部的社會現象和生活場景。其突出特點是具有很強的紀實性,為研究當時日本的社會文化提供了生動的資料。在文學史上,《日本雜事詩》開創了以詩歌記錄異國風情的先河,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
雨后翛然遂欲秋,登臨正爾要詩流。君行端復何所往,但道東之一舸游。
已孤萬古中秋月,為約黃花九日杯。但得交情常舊雨,不辭尊酒理新醅。
君行不到武昌下,別駕西京劉更生。但想新知作傾倒,莫聞高論吐崢嶸。
平生未識荊州牧,詩卷記評王進之。鈴閣縱談詢保社,幸無過語恐遭嗤。
峽州使君我所親,書去猶新報未聞。此士如今為第一,見之煩為致慇勤。
一歲會盤洲,月月生查子。
弟勸復兄酬,舉案燈花喜。
曲終人半酣,添酒留羅綺。
車馬不須喧,且聽三更未。
籠養翎毛不記名,
春來巧弄百般聲。
臨風放出丹山鳳,
多謝簫韶奏九成。
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閑氣屬閨房。
生憎久閉金鋪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涼。誰教生得滿身香。
只今西海年年月,猶為蕭家照斷腸。
美睡宜人勝按摩,江南十月氣猶和。
重簾不捲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風高時送雁聲過。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門迎眾綠,還放石榴紅。人如醉,嬌欲睡,起先慵。靜簾櫳。愁緒天涯繞,共鶯燕,隨蜂蝶,曾幾度,額黃染,臉脂融。
剩得輕陰,閣外深深護,雨濕煙濃。望江南江北,綺思去無蹤。似水韶華,太匆匆。
記嬉游處,春如海,花飛徑,乍相逢。佳約誤,鈿車過,更誰從。影朦朧。
舊日庭前月,似團扇,又熏風。秋未到,歡長好,意惺忪。纖手瑤琴自撫,仙裾戛、玉佩丁冬。
任鴛鴦六六,水宿夢相通,碧漲悠溶。
客久歲云暮,陽生春漸回。梅花催作賦,柏葉待傳杯。天地凝寒歛,江山淑景開。旅吟隨處好,休比望鄉臺。
鄉望情何極,蕨薇長故山。拂塵看劍鍔,對月問刀環。父老歌風后,園陵望氣間。登臨隨杖屨,云水意同閒。
樓觀青紅倚快晴。驚看陸地涌蓬瀛。
南園花影笙歌地,東嶺松風鼓角聲。
山繞水,水縈城。柳邊沙外古今情。
坐中更有揮毫客,一段風流畫不成。
雨夜訪西溪,皓魄當樓皦。
清飆來遠天,涼露滴前嶠。
嘉會逢茲夕,良晤殆通曉。
高山侍子側,徽音寫玄妙。
丈夫貴知心,幸矣一相眺。
紛紛遽言別,此恨何時了。
汝是家珍寶,虹光貫夜窗。
友生墊巾慕,才子樹旗降。
顏氏應難兩,黃香未易雙。
向來有椽筆,老去付誰扛。
臘花香動煙中影。紗窗半掩羅幃冷。
孤雁宿沙汀。寒砧夢里聲。
夢到相思地。難訴相思意。
夜雨渡芭蕉。懷人正此宵。
風雨神州路。想當初,移根換葉,飄來仙土。多謝春陰勤護惜,十載亭亭飄翥。看金盞、玉盤凝霧。暖日春風吹鬢影,更紫霞、獨寫凌云賦。千萬態,且留住。
沉香亭畔繁華事,有詩仙、為寫新詞,玉山相遇。細雨流光胭脂濕,只有玉溪能語。更何況,瑤臺煙雨。我欲長存解語子,遍天涯盡種相思樹。揮紫翰,譜金縷。
初栽準擬雨如膏,
無奈晴暄思郁陶。
造物見憐甘澤霈,
倚天會見百尋高。
春秋郯子國,瓦礫尚孤城。
吏事昏鴉集,人煙返照橫。
亂流豗地脈,遺戍護農耕。
袞袞看前席,憑誰一寄聲。
沖飆海外起,宿烏林中飛。吾家環堵室,無事不啟扉。
昨聞海氛惡,出門問是非。是時天戒寒,雨后日色微。
傳呼縣官來,父老迎旌旗。官言寇甚急,一方如病痱。
止可守鄉里,去此將何依。爾曹各努力,學著短后衣。
嗚呼三鎮兵,甲冑老生蟣。一朝盡敗沒,火伴歸者稀。
吾民素恇怯,豈足張兵威。不聞舂爾糧,不見治爾裝。
老幼一船載,不知往何方。皆云寇且至,安問梓與桑。
復有多田翁,欲去憂田荒。姑且營菟裘,一椽租山鄉。
那知山中地,狐貍而豺狼。有朝伏莽起,空爾橐與囊。
客自杭州來,亦言如蜩螗。十室九則空,存者心傍徨。
頓令數日內,價高黃頭郎。噫嘻此何象,平日真羲黃。
軍門下一檄,爾民其偕來。遂令草莽臣,競拜御史臺。
周生何晃晃,大吏曰爾才。畀爾銀一流,聊治酒一杯。
為我酌鄉里,毋或生疑猜。人各自為守,寇來何有哉。
長揖謝大吏,敢弗竭駑駘。退而謀之眾,眾皆癲如雷。
小市鑄劍戟,健兒集輿儓。聚柝夜數輩,磨盾日幾回。
一笑語諸公,公等皆將材。我家烏山下,尚有屋數間。
此邦既喧鬨,不如歸故山。艤舟柴門外,迎者雙白鷴。
室中舊木榻,門上新銅鍰。奴樵山之麓,婢釣溪之灣。
東家刈稻去,西家采菱還。是時新谷入,農務方就閑。
家家招食新,村酒盛花蠻。頗怪避地客,日日來叩關。
已聞命召虎,未見朝侯狦。太息勿復道,吾其田間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