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井
銀床玉甃總成塵,
不及軍持汲尚頻。
試看一泓清未已,
鉛華先老沼吳人。
銀床玉甃總成塵,
不及軍持汲尚頻。
試看一泓清未已,
鉛華先老沼吳人。
井欄和玉砌的井壁都已塵封,不如軍持汲水還頻繁。看那一片清水仍未枯竭,脂粉卻先讓滅吳的女子老去。
銀床:井欄的美稱,古代井欄多用銀樣金屬或石材制成,故稱。
玉甃(zhòu):用玉或美石砌成的井壁。甃,井壁。
軍持:梵語“捃稚迦”的音譯,原指僧人隨身攜帶的儲水器,后泛指汲水或盛水的容器。
一泓(hóng):一片清水。泓,水深而廣。
鉛華:古代女子化妝用的鉛粉,此處代指女子的青春容貌。
沼吳:使吳國滅亡。《左傳·哀公元年》有“句(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以沼吳也”,“沼”本指池沼,此處為使動用法,意為“使……成為池沼”,即滅亡。
此詩當以吳王井為切入點,吳王井傳為春秋時期吳國宮廷舊物,或與吳王夫差、西施等歷史人物相關。詩人通過古井的興衰,暗喻吳地歷史的變遷,可能創作于游覽古跡時,借景抒懷,表達對歷史與人生的思考。
全詩以吳王井為線索,通過井欄塵封與軍持汲水的對比、清水未竭與紅顏先老的映照,含蓄傳遞出歷史興衰無常、青春易逝的主題,語言簡練而意蘊深沉,是詠史懷古詩的典型之作。
數千里外共明月,十二峰頭望故鄉。我對此山無夢寐,夢魂只在雁山傍。
酒清香藹夜搊箏,弦上涼生六月冰。但許風流擅南館,不教飛夢繞西陵。
玉路試新妝,盈盈照秋水。不是芙蓉花,顏色應相似。
獸有善觸邪,草有能指佞。獸草非有心,不移本天性。前王著臣冠,俾爾效端鯁。如何不稱服,觸指反忠正。吾欲取二物,豢植列臺省。一令邪佞徒,奔逃亟深屏。
昨夜扁舟宿海環,曉尋片石照衰顏。孤蓬推出云中月,短棹移來鑒里山。已判身心歸物外,不留形影在人間。一回相見一回老,共惜浮生未易頑。
自別春風情意惻。秦箏不理香塵積。去躍青驄游上國。歸未得。何如莫向尊前識。薄幸高陽花酒客。迷云戀雨青樓側。金屋空閑雙鳳席。離懷適。銀臺燭淚成行滴。
星稀初可見,月出未成光。澄江照遠火,夕霞隱連檣。賤軀臨不測,玉體畏垂堂。念別已零淚,況乃思故鄉。
遠山凝翠疊青螺,秋水芙蓉映碧波。門外晚晴無限意,梧桐葉落已無多。
懇切金章奏,精誠玉帝知。稻粱民性命,豐歉國安危。苗秀方成實,雨來還及時。人能合天意,天亦順人為。
武昌東下水茫茫,一日扁舟遠自將。莫怪人疑桃葉渡,從來難得有心郎。
客來何處酌,林竹靄紛紛。盡日無人見,有時啼鳥聞。廚遙穿綠雪,葉亂掃紅裙。醉后詩竿字,蕭蕭插暮云。
天外一聲碧玉簫,花城此夜太妖嬈。乍逢紅雨春初暖,又夢藍橋雪未消。聲裊裊,夢迢迢,山長水闊許多遙。青山似我應無恙,只是人間有斷橋。
平生報國懷深,望斷西方好音。已共萇弘化碧,還同屈子俱沉。
微雨井泉發,閨人汲未勞。水寒方有氣,山暖欲生膏。獵火乾逾起,炊煙濕不高。野夫尊草服,相見只江皋。
卻蓋褰裳走雨中,風雷壇下露丹衷。病夫少亦叨民社,今日低頭欲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