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才
九州四海一傾城,獨感憐才出至情。絳帖愿稱詩弟子,紅樓許拜女先生。隔簾遙授簪花格,立雪微聞詠絮聲。佛意仙心多占卻,最慈悲又最聰明。
滿樓明月滿樓詩,獨賞江東第一枝。書罷便誇王逸少,吟成定壓沈佺期。擎荷盡有生憐意,浮麥終無見面時??杖虄尚兄簻I,碧桃花下雨如絲。
九州四海一傾城,獨感憐才出至情。絳帖愿稱詩弟子,紅樓許拜女先生。隔簾遙授簪花格,立雪微聞詠絮聲。佛意仙心多占卻,最慈悲又最聰明。
滿樓明月滿樓詩,獨賞江東第一枝。書罷便誇王逸少,吟成定壓沈佺期。擎荷盡有生憐意,浮麥終無見面時??杖虄尚兄簻I,碧桃花下雨如絲。
九州四海有一位傾國傾城之人,我獨因憐惜其才華而涌出真摯情感。愿以紅色帖子自稱她的詩弟子,在紅樓中拜她為女先生。隔著簾幕遠遠傳授簪花的書寫風格,立雪聆聽她如謝道韞般的詠絮詩才。她兼具佛的慈悲與仙的靈秀,既最慈悲又最聰慧。滿樓的明月映著滿樓的詩,我獨賞這江東第一枝花。寫完便夸贊有王羲之的筆意,吟成定能壓過沈佺期的詩才。我如擎荷般滿是憐愛之意,卻如浮麥般終無見面之時。只能強忍兩行知己之淚,在碧桃花下任雨絲飄灑。
傾城:此處指才華與容貌皆出眾的女子。
絳帖:紅色的帖子,此處指拜師的文書。
簪花格:指女子秀雅的書法或繪畫風格,如簪花般娟麗。
立雪:典出“程門立雪”,形容虛心求學。
詠絮聲:用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詠雪典故,代指才女的詩才。
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書法家。
沈佺期:唐代詩人,與宋之問并稱“沈宋”,善寫律詩。
擎荷:如雙手托荷般小心呵護,喻憐愛之情。
浮麥:浮于水面的麥,喻短暫或未能實現的緣分。
碧桃花:常象征美好事物或緣分。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與某位才華出眾的女性交往過程中,因身份、機緣等限制未能深入相交,故以“憐才”為題,通過多維度描寫表達對其才學的推崇及未得親近的遺憾,反映詩人對才德兼備之人的珍視。
全詩以“憐才”為核心,從才華賞識、交往細節、情感遺憾等角度展開,既贊美了女性才學之高(“定壓沈佺期”)、品格之雅(“佛意仙心”),又通過“浮麥無見”“淚落雨絲”等句抒發未得深交的悵惘,展現了詩人重才重情的文人品格,在清代詠才詩中具獨特情致。
百官朝下五門西。
塵起春風過玉堤。
黃帕蓋鞍呈了馬,
唯有教坊南草綠,
古苔陰地冷凄凄。
唐州將士死生同,盡逐雙旌舊鎮空。
獨破淮西功業大,次第各分茅土貴,殊勛并在一門中。
休梳叢鬢洗紅妝,頭戴芙蓉出未央。
弟子抄將歌遍疊,發愿蓬萊見王母,卻歸人世施仙方。
盡日吟詩坐忍饑,萬人中覓似君稀。
僮眠冷榻朝猶臥。驢放秋田夜不歸。
傍暖旋收紅落葉,覺寒猶著舊生衣。
曲江池畔時時到,為愛鸕鶿雨后飛。
青崖白石夾城東,泉脈鐘聲內里通。
地壓龍蛇山色別,
天子親題詩總在,畫扉長鎖碧龕中。
初從學院別先生,便領偏師得戰名。
大小獨當三百陣,自執金吾長上直,蓬萊宮里夜巡更。
少年因病離天仗,乞得歸家自養身。
買斷竹溪無別主,鄉使到來??钫Z,還聞世上有功臣。
回天轉地是將軍,扶助春宮上五云。
撫背恩雖同骨肉,
閑即單于臺下獵,威聲直到海西聞。
學士金鑾殿后居,天中行坐侍龍輿。
承恩不許離床謝,
閑曹散吏無相識,猶記荊州拜謁初。
香熏羅幕暖成煙,火照中庭燭滿筵。
整頓舞衣呈玉腕,
雖是沂公門下客,爭將肉眼看云天。
上清道士未升天,南岳中華作散仙。
書賣八分通字學,
想向諸山尋禮遍,卻回還守老君前。
三軍江口擁雙旌,
虎帳長開自教兵。
機鎖惡徒狂寇盡,
秋日梁王池閣好,
新歌散入管弦聲。
髭須雖白體輕健,九十三來卻少年。
問事愛知天寶里,
侍女常時教合藥,亦聞私地學求仙。
年少平戎老學仙,
表求骸骨乞生全。
不堪腰下懸金印,
人間雞犬同時去,
遙聽笙歌隔水煙。
桃花百葉不成春,鶴壽千年也未神。
秦隴州緣鸚鵡貴,鼓動六街騎馬出,相逢總是學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