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圖二十一首 其二 耕
東皋一犁雨,
布谷初催耕。
綠野暗春曉,
烏犍苦肩赪。
我銜勸農字,
杖策東郊行。
永懷歷山下,
法事關圣情。
東皋一犁雨,
布谷初催耕。
綠野暗春曉,
烏犍苦肩赪。
我銜勸農字,
杖策東郊行。
永懷歷山下,
法事關圣情。
東邊的高地上剛下過犁地的春雨,布谷鳥開始啼叫催促春耕。綠色的田野在春日的晨色中顯得暗綠,黑色的犍牛因辛勞耕作肩頸發紅。我肩負著勸農的職責,拄著拐杖到東郊巡視。長久懷念著歷山腳下(舜帝耕作的地方),農桑之法實關乎圣主對農事的關切。
東皋:東邊的高地,泛指農田。
布谷:布谷鳥,其鳴聲常被視作春耕的信號。
烏犍(jiān):黑色的犍牛,犍指閹割過的牛,更馴良適用于耕作。
肩赪(chēng):肩頸因負重勞作而發紅,赪意為紅色。
銜勸農字:身負勸農的職責,銜指承擔、肩負。
杖策:拄著拐杖,策指拐杖。
歷山:傳說中舜帝耕作的地方,代指先圣重農的傳統。
法事:指農桑的制度、方法。
圣情:圣主(帝王)對農事的重視與關切。
此詩為南宋樓璹《耕織圖詩》組詩之一。樓璹任于潛令時,為勸農而繪制《耕織圖》并配詩,系統描繪農耕與蠶織過程。創作于南宋初期,朝廷為恢復經濟、穩定民生,大力推行重農政策,詩人通過此詩宣揚農本思想,借舜耕歷山典故強調農桑為治國根本。
詩以簡練筆觸描繪春耕圖景,從自然時令(布谷催耕)、勞作場景(烏犍辛勞)到官員勸農(杖策巡視),結合歷史典故(歷山舜耕),突出重農傳統,體現詩人對農事的關注與對圣主重農政策的肯定,是《耕織圖詩》中反映農耕生活與政治理念的典型之作。
秋濤常記犯靈胥,季子雙髦尚髧如。
薄飯不為明日計,短檠相對十年余。
嗟予久合墮鬼錄,憐汝猶能讀父書。
西望牛頭渺天際,永懷吾祖起家初。
全家寄舴艋,結茅非始謀。
江市得煙蓑,不博千金裘。
道散俗日薄,老聃出衰周。
治身去健羨,如稼必去蟊。
吾身一隙塵,斯世一客郵。
君能通其說,生死真浮休。
十二年來一日同,飯蔬略似誦經翁。
居家不擬依鄰富,報國惟思祝歲豐。
冰澗乍通寒溜碧,蘭叢新放露芽紅。
閑門萬化俱觀盡,那用瞿曇更說空。
幽禽啼不去,紅蕊落還開。
意適時時醉,身閑日日來。
著書增水品,披句覓榿栽。
消息吾兒近,扶衰又上臺。
雨點鳴叢葦,云頭冒遠山。
兒曹出籬望,老子榜舟還。
潤入園畦里,涼生窗戶間。
秋陽方可畏,徙倚一開顏。
城中酒壚千百所,不憂不售惟憂雨。
今年上元燈滿城,曲巷深坊鬧歌舞。
天公不借一日晴,風吹燈死雨如傾。
家家移床避屋漏,不聞人聲聞屐聲。
秋晚年中熟,湖鄉未寂寥。
步頭橫畫舫,柳外出朱橋。
潮壯知多蟹,霜遲不損蕎。
家家新釀美,鄰里遞相邀。
淵明甫六十,遽覺前途迮。
作詩頗感槩,自謂當去客。
吾年久過此,霜雪紛滿幘。
豈惟仆整駕,已迫牛負軛。
奈何不少警,玩此白駒隙。
傾身事詩酒,廢日弄泉石。
梅花何預汝,一笑從渠索。
顧以有限身,兒戲作無益。
一床寬有余,虛室自生白。
要當棄百事,言從老聃役。
烏藤真好友,伴我出荊扉。
落葉紛如積,鳴禽暖不歸。
露濃松鬣長,土潤術苗肥。
未盡幽尋興,還家趁夕暉。
半生征袖厭風埃,又向關門把酒杯。
車轍自隨芳草遠,歲華無奈夕陽催。
驛前歷歷堠雙只,陌上悠悠人去來。
不為途窮身易老,百年回首總堪哀。
水注橫塘藻荇香,候蟲唧唧滿空廊。
風前落葉紛可掃,天際疏星森有芒。
夜漏漸長愁少睡,秋衣未制怯新涼。
明朝卻有欣然處,寫得黃庭又幾行。
乞得不貲身,林間號老民。
兒因作詩瘦,家為買書貧。
村仆欺謾少,鄰翁語笑真。
今朝鹽酪盡,薺糝更宜人。
支徑秋原上,衡門夕照中。
野煙山半失,溪漲浦橫通。
鬢禿難藏老,衣穿可諱窮。
浩歌終自得,心事寄冥鴻。
鏡湖有隱者,莫知何許人。
出與風月游,居與猿鳥鄰。
似生結繩代,或是葛天民。
我欲往從之,煙波浩無津。
寄懷魚鳥臥煙汀,結友松筠醉草亭。
拜賜龜章紆舊紫,養成鵠鬢掃余青。
遺經在櫝傳家學,大字書墻作座銘。
浪跡江湖遂終老,此身何啻一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