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雜事詩 其八十七
青衫綠襖導雙騎
鰒汁魚羹列十臺
錦袋懸胸文在手
共瞻天使祭陵來
青衫綠襖導雙騎
鰒汁魚羹列十臺
錦袋懸胸文在手
共瞻天使祭陵來
身著青衫綠襖的人引導著兩騎前行,桌上擺著鰒魚汁和魚羹共十桌。胸前掛著錦袋,手中拿著文書,眾人一同瞻仰朝廷使者前來祭祀陵墓。
導雙騎:引導兩匹坐騎,指在前引路。
鰒汁:用鰒魚(一種海生貝類)熬制的汁液,可作調料或湯品。
十臺:十桌,形容宴席或祭品的豐盛。
錦袋:用錦緞制成的袋子,多為貴重物品的容器。
文:文書,此處可能指祭祀的官方憑證或儀式手冊。
天使:原指天子的使者,此處指清朝派往日本的官方使節。
祭陵:祭祀陵墓,可能指日本皇室或重要人物的陵寢。
此詩為黃遵憲1877-1882年任清朝駐日參贊期間所作《日本雜事詩》組詩之一。黃遵憲以外交官身份深入考察日本社會,記錄其風俗、制度與文化,此詩即反映了當時日本迎接清朝使節祭祀陵寢的儀式場景,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獻。
全詩通過具體的場景描寫,生動記錄了日本迎接清朝使節祭陵的禮儀活動,展現黃遵憲對日本社會的細致觀察。詩風平實記實,兼具歷史價值與文學價值,是近代‘詩史’傳統的典型體現。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柳戶朝云濕,花窗午篆清。東風未放十分晴。留戀海棠顏色、過清明。 壘潤棲新燕,籠深鎖舊鶯。琵琶可是不堪聽。無奈愁人把做、斷腸聲。
山無情。水無情。楊柳飛花春雨晴。征衫長短亭。 擬行行。重行行。吟到江南第幾程。江南山漸青。
風凄凄。井闌絡緯驚秋啼。驚秋啼。涼侵好夢,月正樓西。 卷簾望月知心誰。關河空隔長相思。長相思。碧云暮合,有美人兮。
花半濕。睡起一窗晴色。千里江南真咫尺。醉中歸夢直。 前度蘭舟送客。雙鯉沈沈消息。樓外垂楊如此碧。問春來幾日。
杯行將半,月來猶未,瀟灑水亭無暑。清宵數客一闌秋,對冰雪、荷花似語。 雄邊臺上,文游臺上,咫尺紅云容與。天風吹送廣寒秋,正畫舸、湖光佳處。
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笛喚春風起。向湖邊、臘前折柳,問君何意。孤負梅花立晴晝,一舸凄涼雪底,但小閣、琴棋而已。佳客清明留不住,為匡廬、只在家窗里。湓浦去,兩程耳。 草堂舊日談經地。更從容、南山北水,庚樓重倚。萬卷心胸幾千古,仰首骎骎紫氣。正江上、風寒如此。且趁霜天鱸魚好,把貂裘、換酒長安市。明夜去,月千里。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曉云。 秋風兩鄉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寧共采,霜猿行獨聞。 捫蘿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綠蔭涼尊俎。映雙旌、飛翻新帶,日邊恩露。千里湖山添鮮碧,玉宇光浮眉嫵。料范老、應難獨步。君亦胸中兵十萬,把甘霖、小小春東楚。江上早,一犁雨。 赤城霞起連天姥。有丹經、親曾密授,八篇奇語。道骨仙風騎鯨客,合侍紅云帝所。且畫戟、清香時度。散入邦人簫鼓里,恰春留、芍藥叢歌舞。還更誦,大鵬賦。
江干遠樹浮,天末孤煙起。 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 滄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載酒岳陽樓,秋入洞庭深碧。極目水天無際,正白蘋風急。 月明不見宿鷗驚,醉把玉闌拍。誰解百年心事,恰釣船橫笛。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余故塍。 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孤煙起新豐,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別君河初滿,思君月屢空。 折桂衡山北,摘蘭沅水東。 蘭摘心焉寄,桂折意誰通。
中原無鹿海無波,鳳輦鸞旗出幸多。 今日故宮歸寂寞,太平功業在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