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十首 其三
相國私英倩,
將軍嬖子都。
可憐洛陽令,
只問主家奴。
相國私英倩,
將軍嬖子都。
可憐洛陽令,
只問主家奴。
相國偏袒自己的寵信英倩,將軍寵愛貌美的子都。可嘆那洛陽縣令,只敢追究主家的奴仆。
私:偏袒,偏愛。
嬖(bì):寵愛,特指受寵的人。
英倩、子都:均代指權貴身邊受寵信的近侍或寵臣。子都為《詩經》中記載的古代美男子,此處借指受寵的貌美者。
洛陽令:東漢洛陽縣的行政長官,負責地方治安與司法。
主家奴:權貴家的奴仆。
此詩為組詩《雜記十首》其三,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但結合“洛陽令”“主家奴”等意象推測,可能創作于社會矛盾突出的時期(如東漢或類似權貴重臣橫行的時代),反映當時權貴仗勢庇護近侍、地方官員不敢深究的現實弊端。
全詩通過權貴寵信、地方官與家奴的關系,揭露權力階層內部庇護與欺軟怕硬的丑態,以小見大批判社會不公,語言簡練卻切中時弊,是古代諷刺詩的典型之作。
笑君習氣只書生,薄有歸裝亦自清。瘦仆擔詩雙籠重,羸牛引軛一車輕。長亭已過那知遠,別酒猶多未忍傾。記取明年斷腸處,玉梨花底月三更。
鼓吹黃門盛,相迎關下回。定須大司馬,詩冠柏梁臺。坐次諸王貴,功高一代才。人思文武甚,吉甫復能來。
海上蟠桃冬著花,蓬壺高處敞仙家。天寒霧雨籠鮫室,夜久星辰泊釣槎。神武步蓮珠結鳳,醉翁題竹墨淋鴉。連鰲未試任公手,欲借前籌紀歲華。
三春桃李家家有,不費陽和特地恩。名品異芳天亦靳,未教容易到丘園。
兔葵燕麥撼春風,廢址頹垣古縣封。聚落已遷江上去,隔林已舊雨三峰。
幾年聞此好名圍,平地黔巫翠掃天。蕭岸半摧林影暗,亂螢閒自點湖煙。
圣母尊崇萬國欽,賀章馳獻見忠忱。青霄紅日瞻依近,湛露需云寵渥深。暫別忍裁知己賦,遄歸期慰小民心。使旌重過湖湘路,舊憩甘棠綠滿林。
風低健翮偶南翔,收斂虹霓萬丈光。江左諸賢慕安石,貞元朝士獨劉郎。尚期意氣風云會,竟老英雄潦霧鄉。如此典型今已矣,天乎莫詰意茫茫。
一第中朝大義彰,數將封事悟明莊。河陽邸第三千里,祇為君親去故鄉。
斯人憔悴倚橋東,聽雨滴梧桐。江天暮靄迷鷗鷺,最深處,恰似愁濃。一閣誰人琴起,聞聲淚眼朦朧。曾經云水寄飄蓬,南北累孤鴻。顏容瘦損霜青鬢,天憐得、乍見春紅。只惜春紅時短,思來又杳香蹤。
林表招人白塔明,竹間蘭芷石泉清。惠崇水墨西軒景,煙帶平蕪水帶城。
六十拙翁鬢未皤,江湖吟臥足風波。雨中客棹知津久,煙外漁竿入夢多。醉去盡?花索笑,豪來時拂劍為歌。一經訓后終成業,垂老歡娛奈爾何。
懸崖空翠表,下瞰群山低。靈仙望不至,誰與登云梯。
又過前溪訪梵宮,人言此與老莊同。是同是異誰知得,擬問山前無極翁。
危軒冠層堞,永日付登臨。寒雁猶能陣,喬柯自不林。溪流橫趣島,樵路側依岑。西北雖堪望,浮云易作陰。南國冬無雪,居然氣候迷。柔蔬傲霜甲,幽鳥逆春啼。神鼓聲無歇,樵歌韻不齊。舉頭看白日,還過太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