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媒
燕妒鶯猜要避嫌,近來行止倍矜嚴。描成花樣慵針黹,鎖定眉痕對鏡奩。倚柱有時情怏怏,扶床終日病懨懨。明知窗外檀郎過,反托關窗一捲簾。
只隔歡娛不隔情,隔墻苦苦送鶯聲。奇香透體聞先醉,軟語關心聽倍清。紅紙浪裁書百幅,黃昏空剪燭三更。朝來百計圖方便,才得簾前一度行。
一對聰明小鳳凰,憑他猜作野鴛鴦。行間字里心心印,眼角眉梢面面防。飛語難禁人偶中,廋詞休認婢無妨。金堂妒目如城繞,始悔從前太審詳。
燕妒鶯猜要避嫌,近來行止倍矜嚴。描成花樣慵針黹,鎖定眉痕對鏡奩。倚柱有時情怏怏,扶床終日病懨懨。明知窗外檀郎過,反托關窗一捲簾。
只隔歡娛不隔情,隔墻苦苦送鶯聲。奇香透體聞先醉,軟語關心聽倍清。紅紙浪裁書百幅,黃昏空剪燭三更。朝來百計圖方便,才得簾前一度行。
一對聰明小鳳凰,憑他猜作野鴛鴦。行間字里心心印,眼角眉梢面面防。飛語難禁人偶中,廋詞休認婢無妨。金堂妒目如城繞,始悔從前太審詳。
被如燕鶯般的猜忌需要避嫌,近來舉止更加謹慎端莊。畫好花樣卻懶得做針線,鎖著眉對鏡梳妝。有時倚著柱子心情低落,整天扶著床顯得病弱。明知窗外情郎經過,卻借口關窗卷起簾子(偷看)。只隔開歡樂卻隔不斷情思,隔著墻苦苦傳送鶯啼般的軟語。奇異的香氣透體而來先讓人沉醉,溫柔的關心話語聽得更清晰。徒勞地裁了百張紅箋寫信,黃昏時獨自剪燭到三更。早上千方百計找機會,才得以在簾前見一次。一對聰明的小鳳凰,卻被猜成野鴛鴦。字里行間心意相通,卻在眼角眉梢處處防備。流言難以禁止偶爾被中傷,隱語別讓婢女知道也無妨。華堂中猜忌的目光如城墻環繞,才后悔從前太過謹慎。
燕妒鶯猜:比喻他人的猜忌,燕、鶯代指多嘴多舌的人。
矜嚴:謹慎莊重。
慵針黹(zhǐ):懶得做針線活,針黹指縫紉、刺繡等女工。
鏡奩(lián):鏡子和盛化妝品的匣子,代指妝扮用具。
檀郎:晉代潘岳小名檀奴,后用作對美男子或情郎的美稱。
浪裁:徒然裁剪,白費功夫。
廋(sōu)詞:隱語、謎語。
金堂:華麗的廳堂,指富貴人家。
審詳:過于謹慎、仔細。
此詩可能創作于清代,當時禮教對男女交往約束嚴格,社會對未婚男女的互動多有猜忌。詩中描繪的女子因被'燕妒鶯猜'而不得不'行止矜嚴',反映了封建禮教下青年男女因他人議論被迫壓抑情感的社會現實,也暗含對這種不合理束縛的隱微批判。
《妒媒》通過細膩刻畫女子因他人猜忌而行為拘謹,卻仍與情郎隱秘傳情的矛盾狀態,揭示了封建社會中禮教束縛與人性情感的沖突。詩中以細節描寫和心理刻畫見長,生動展現了女子復雜的內心世界,具有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和強烈的情感共鳴。
三春已盡洛陽宮,天氣初晴景象中。千朵嫩桃迎曉日, 萬株垂柳逐和風。非論官位皆相似,及至年高亦共同。 對酒歌聲猶覺妙,玩花詩思豈能窮。先時共作三朝貴, 今日猶逢七老翁。但愿醁醽常滿酌,煙霞萬里會應同。
長河日暮亂煙浮, 紅葉蕭蕭兩岸秋。 夜半不知行遠近, 一船明月過滄州。
白雁亂飛秋似雪,清露生涼夜。掃卻石邊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滿天人睡也。
系門前柳影蘭舟,煙滿吟蓑,風漾閑鉤。石上云生,山間樹老,橋外霞收。玩青史低頭袖手,問紅塵緘口回頭。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江亭遠樹殘霞,淡煙芳草平沙。綠柳陰中系馬。夕陽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燕。人情薄似云,風景疾如箭。留下買花錢,趲人種桑園。 茅苫三間廈,秧肥數頃田。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新杜甫篇。
畫樓簾幕卷新晴。掩銀屏,曉寒輕。墜粉飄香,日日喚愁生。暗數十年湖上路,能幾度,著娉婷? 年華空自感飄零。擁春酲,對誰醒?天闊云閑,無處覓簫聲。載酒買花年少事,渾不似,舊心情。
如夢。如夢。和尚出門相送。
風暖鶯嬌,露濃花重,天氣和煦。院落煙收,垂楊舞困,無奈堆金縷。誰家巧縱,青樓弦管,惹起夢云情緒。憶當時、紋衾粲枕,未嘗暫孤鴛侶。 芳菲易老,故人難聚,到此翻成輕誤。閬苑仙遙,蠻箋縱寫,何計傳深訴。青山綠水,古今長在,惟有舊歡何處。空贏得、斜陽暮草,淡煙細雨。
君御狐白裘,妾居緗綺幬。粟鈿金夾膝,花錯玉搔頭。 離別生庭草,征行斷戍樓。蟏蛸網清曙,菡萏落紅秋。 小膽空房怯,長眉滿鏡愁。為傳兒女意,不用遠封侯。
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人。
名園雖是屬侯家,任客閑游到日斜。 富貴位高無暇出,主人空看折來花。
謬持文柄得時賢,粉署清華次第遷。昔歲策名皆健筆, 今朝稱職并同年。各懷器業寧推讓,俱上青霄肯后先。 何事老夫猶賦詠,欲將酬和永留傳。
端州石硯宣城管,王屋松煙紫兔毫。 更得孤卿老書札,人間無此五般高。
林香雨氣新,山寺綠無塵。遂結云外侶,共游天上春。 鶴鳴金閣麗,僧語竹房鄰。待月水流急,惜花風起頻。 何方非壞境,此地有歸人。回首空門外,皤然一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