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菔塘叔父赴補
晏歲沖寒指帝京,菰蘆思慰倚閭情。
編排梨棗謀遺集,孝養陔華急遠征。
臺閣大儀綿世德,風流水部繼詩名。
鞭絲帽影沖寒去,到及春明聽早鶯。
晏歲沖寒指帝京,菰蘆思慰倚閭情。
編排梨棗謀遺集,孝養陔華急遠征。
臺閣大儀綿世德,風流水部繼詩名。
鞭絲帽影沖寒去,到及春明聽早鶯。
年末冒著嚴寒前往京城,想著用家鄉的風物安慰家中倚門盼歸的親人。整理刊印先人的遺作,雖急于盡孝卻不得不遠行赴任。臺閣禮儀傳承家族美德,詩名風流可繼水部才名。鞭梢晃動帽影翻飛,冒著寒氣出發,定能趕在春明時節聽到早鶯的啼鳴。
晏歲:年末,歲暮。
菰蘆:菰和蘆葦,代指家鄉的自然景物。
倚閭情:典出《戰國策·齊策六》,指父母盼子歸的殷切心情,此處指叔父對家中親人的牽掛。
梨棗:古代刻書多用梨木或棗木,代指刊印書籍。
陔華:《詩經·小雅·南陔》有孝養之意,代指孝養父母。
臺閣:漢代指尚書臺,后泛指中央官署,此處指朝廷禮儀制度。
水部:古代官名,此處或借指叔父的詩才(如唐代水部員外郎張籍以詩名著稱)。
春明:唐代長安城東面三門之一為春明門,后代指京城。
此詩為詩人送別叔父菔塘赴京補官而作。時值歲末,叔父因公務急于遠行,詩人既理解其盡孝與赴任的矛盾,又贊賞其傳承家族德業與詩名的才德,故賦詩以表關懷與祝福。
全詩緊扣“送別赴補”主題,既寫叔父寒冬啟程的艱辛,又贊其孝道與才學,更以“春明早鶯”寄寓美好期許,情感真摯,結構嚴謹,是一首典型的贈別詩。
金璧承家好弟兄,至今鄉里憶持平。早逢兵亂真能養,晚避徵書不愛名。流水青山遺舊隱,白云芳草閟新塋。相思豈必曾相識,一讀銘文已愴情。
我生無俗韻,喜與猿鶴群。白云山頭一片石,高臥幾經秋復春。只愁貧欲棄我去,不愿富貴來逼臣。盛世亦知輕賤士,野人終是愛閒身。白眉夫子晚相識,眾中與我心莫逆。連床促席動經時,寫愫披衷無不悉。贈我新詩滿案頭,至今猶帶煙霞色。我生與我周旋久,懶向人前事奔走。愛君聲氣兩相投,不惜傾情與君友。我在天壇掃落花,與君相望隔云霞。清風明月不同賞,使我獨立興長嗟。我有清溪萬丈流,我有松林五月秋。芒鞋竹杖倘相過,與君笑詠消離憂。
西山萬古壯陪京,一日汾流入廢城。浩浩市聲爭曉集,畇畇原隰但秋耕。晉公老去詩仍在,越石亡來恨未平。千尺浮圖暮煙底,瓦盆濁酒為誰傾。
竹林風與日俱斜,細草猶開一兩花。天上歸來對書客,愧勤僧飯更煎茶。
眼底風花入短章,老懷終不為詩狂。江村遲暮逢今雨,天地精神看點陽。永日空山絲發短,孤燈殘漏世幾忘。臥林三月春光滿,萬紫千紅乞寄將。
謹厚傳燕國,寬和似蜀公。材猷今世楷,論建古人風。閱世心猶壯,憂時鬢已翁。蕓蕓今有盡,歸去得全終。
歸使青娥見,知頻唱鷓鴣。斑衣徭女似,香瘴越臺無。食豈爭雞口,棲寧嫁雁夫。北禽欺汝者,逐我莫愁孤。
今代風云會,何人善論兵。丹墀凝睿想,黃石踵家聲。瑞國儀千仞,籌邊妙兩楹。重泉有遺恨,不見復神京。
無美攻六藝,乃在丱角時。濩落四十年,識者亦為疑。俠氣標肺腑,壯心見須彌。跌宕詞翰林,煜煜吐色絲。異時平津拜,不言公車遲。
坐孤篷,垂短釣,曾識此豪放。賺得生涯,槳打夕陽唱。不尋爛漫仙源,桃花溪漲。且結個、鷗朋魚黨。月兒亮。來照人在扁舟,帶些酒兒蕩。洲靜灘平,柳岸夢中訪。誰言天地江山,無關心緒,閱盡了、人間風浪。
偃仰衡門下,悵焉陟高岑。采秀遺所思,日暮江流深。憶昔春華媚,醉我嘉樹林。在貴豈忘賤,片言失南金。如何詫霄壤,雜思傷滯淫。不見鐘子期,依誰擬賞音。
花落春塘隱暝流,湖光山色未銷憂。雙雙白鳥忽飛去,撩亂文鴛不自由。
白發青藜烏角巾,梅花隨處自留人。疏枝冷蕊原無意,野水荒山別有春。懶去生涯詩作課,病來行樂酒相親。狂歌醉倒花間臥,不是羅浮夢里身。
草邊花外,春意思將退。新夢斷,閑愁碎。慵嫌金葉釧,瘦減香羅帶。庭院悄,只和鏡里人相對。過了秋千會。荷葉將成蓋。春不語,難留在。幾番花雨候,一霎東風改。腸斷也,每年賺取愁如海。
廿泉獻賦早知名,才子為郎在兩京。闕下承符初出守,郡中森戟已相迎。空庭廬岳晴云色,燕坐潯陽江水聲。試覓古來《循吏傳》,幾人年少寄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