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 宣和庚子登浯臺作
江涵曉日。
蕩漾波光搖槳入。
笑指浯溪。
漫叟雄文鎖翠微。
休嗟不偶。
歸到中州何處有。
獨立風煙。
湘水浯臺總接天。
江涵曉日。
蕩漾波光搖槳入。
笑指浯溪。
漫叟雄文鎖翠微。
休嗟不偶。
歸到中州何處有。
獨立風煙。
湘水浯臺總接天。
江水倒映著清晨的陽光,波光蕩漾中劃動船槳駛入。笑著指向浯溪,元結的雄奇文章緊鎖著青翠的山巒。不要感嘆命運不佳,回到中州哪里還能有這樣的景色?獨自站立在風煙中,湘水與浯臺始終與天際相連。
浯臺:位于湖南祁陽浯溪旁的臺閣,唐代元結所建,其曾作《浯溪銘》《峿臺銘》等文。
漫叟:元結(唐代文學家)的自號,其隱居浯溪時自謂“漫郎”“漫叟”。
不偶:不遇,指未逢良機或命運不順。
中州:中原地區,北宋政治文化中心。
翠微:青翠的山色,代指山林。
宣和庚子為1120年(北宋徽宗宣和二年),此時北宋社會矛盾加劇,北方有遼、金威脅。作者登浯臺(今湖南祁陽),見浯溪山水清幽、元結遺文,觸景生情,既贊自然人文之美,亦因中原局勢暗涌,生發出對故土的感慨。
全詞以登浯臺所見為線索,融合自然景觀與歷史人文,上片寫景慕古,下片抒情寄意,既展現浯溪獨特的山水人文價值,又隱含對中原時局的關注,語言簡練,意境開合有度,是北宋末即景抒懷的佳作。
老翁還作小兒情,手種芭蕉為雨聲。便有微泉出堂下,一泓清徹照軒楹。
夢中得句事希奇,醒后追思足解頤。十載耽吟無進步,轉從幻境識天倪。
一勺泰泉水,中涵千仞青。遠分舒鶴渚,寒帶聚龍坰。花竹添蕭爽,風云助杳冥。看君蘇齒頰,為爾續茶經。
奐奐新宮,既奐而輪。其固如山,其儼如云。其寢斯安,□□□分。我既考落,以燕群臣。
珍重知音審五聲,也從紙上得張程。設科久矣何曾見,想像雙瞳萬古驚。眼空未可嘆賢無,瓦礫中間有寶珠。多謝三峨孕清淑,安排貢籍貢鴻儒。學禁初行好斷魂,中庸大學委塵昏。如今天子都除卻,正學何憂更屈伸。外省風雷亦壯哉,曾將科目放顏回。因尋俊秀傳衣缽,笑指凌云得得來。冥搜竊嘆眼俱高,我欲還家備百牢。三十三人齊上去,舉杯帆外送洪濤。
汝今三十余余四。乘除畫就庖羲字。待約五湖舟。他年盟鷺鷗。元龍人不識。綺樓高百尺。中有絳云仙。蕓香擁斷編。
丹書早發鳳凰樓,楊柳青除滿陌頭。征馬晚嘶梁苑月,孤帆晴指洞庭秋。蓮開白社來陶令,瓜熟青門謁故侯。自笑兩家為弟子,空于湖海望仙舟。
圣人出。陰陽和。美人出。游九河。佳人來。騑離哉何。駕六飛龍四時和。君之臣明護不道。美人哉。宜天子。免甘星筮樂甫始。美人子。含四海。
世情分付與東流,含梗徒勞百念浮。但使心源長寡欲,便知樂地本無憂。處身忌作燕巢幕,脫事要如鷹掣韝。節臘好同營一醉,幸逢開泰戢戈矛。
吟遍唐人句,玄蹤不易攀。一溪清到郭,諸寺各依山。暮雨松花老,秋風藥井間。唯應千歲后,華表鶴飛還。
豈無魏野忘情得,只有萊公著眼真。卑賤不知誰是我,謙光自信福膺神。焚香詩讀兩三卷,洗手歷開十一春。不盡長歌還短舞,典衣沽酒共比鄰。
勛業如山亦易銷,況君官不過郎曹。縱然賦有凌云氣,懶向梁園弄綵毫。
十年瓊海聲名舊,此日潮陽甲胄新。聚米豈須饒勝算,慈心到處有深春。江云擁日唯驅水,山路行時不起塵。五載別來燕頷改,故人情意感君真。
一帶滄波兩面山,扁舟中去幾時還。浮生多半在離別,此意明知未肯閒。
千金浪擲斗豪奢,狼犬當門大款家。為問寒儒終日苦,何如窗下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