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礪巖洗馬移家石公山次悔庵韻
乍脫朝衫賦《遂初》,青螺一點卜幽居。
菜根咬得當何肉,蟲篆窺來半禹書。
吞卻五湖無蒂芥,聯將三益有樵漁。
此時風月從吟弄,幸惠新詩并起予。
乍脫朝衫賦《遂初》,青螺一點卜幽居。
菜根咬得當何肉,蟲篆窺來半禹書。
吞卻五湖無蒂芥,聯將三益有樵漁。
此時風月從吟弄,幸惠新詩并起予。
剛剛脫下朝服便寫下《遂初賦》表達歸隱之意,選定那如青螺般的石公山作為幽靜的居所。能把菜根當美食,鉆研蟲篆之文,發現其中有一半像上古的禹書。胸懷五湖,心中毫無芥蒂,結交了如良友般的樵夫和漁夫。此時可盡情吟賞風月,希望你惠贈新詩啟發我。
乍脫朝衫:剛脫下官服,指歸隱。
《遂初》:指《遂初賦》,潘岳所作,表達歸隱之志。
青螺:比喻石公山。
菜根咬得:表示安于清苦生活。當何肉:南朝何胤好食蚶,后信佛,不再食肉,這里以“何肉”代指肉食。
蟲篆:指古代篆體。禹書:傳說大禹所書文字。
五湖:這里泛指湖泊。蒂芥:細小的梗塞物,比喻心中的嫌隙或不快。
三益:指三種有益的朋友。樵漁:樵夫和漁夫。
幸惠:希望賜予。起予:啟發我。
此詩應創作于友人礪巖洗馬歸隱之時。當時社會可能官場黑暗或競爭激烈,礪巖洗馬選擇離開官場,前往石公山隱居。詩人與礪巖洗馬交好,在其移家時,依悔庵的韻作此詩相送,表達對友人的祝福和自身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送友人歸隱,突出特點是通過豐富意象展現歸隱生活的美好,表達了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和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風生。
浦嶼漁人火,蒹葭鳧雁聲。
頹云晦廬岳,微鼓辨湓城。
遠憶天邊弟,曾從此路行。
處俗常如病,看花亦似秋。
若無時復酒,寧遣鎮長愁。
漸覺身非我,都迷蝶與周。
何煩五色藥,尊下即丹丘。
草色綠溪晚,梅香生縠文。
云天斂余霽,水木籠微曛。
垂釣坐方嶼,幽禽時一聞。
何當五柳下,酌醴吟庭筠。
筠桂晚蕭疏,任人嘲宰予。
鳥驚林下夢,風展枕前書。
正作莊生蝶,誰知惠子魚。
人間無樂事,直擬到華胥。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云。
風格只應天上有,不是相如憐賦客,爭教容易見文君。
登仙望絕李膺舟,從此青蠅點遂稠。
半夜劍吹牛斗動,他日圖勛畫麟閣,定呈肝膽始應休。
五濁之世塵冥冥,
達觀棲心于此經。
但用須彌藏芥子,
今日凈開方丈室,
一飛白足到茅亭。
本乏煙霞志,那隨鴛鷺游。
一枝仍未定,數粒欲何求。
溟漲道途遠,荊吳云雪愁。
會登梅嶺翠,南翥入炎洲。
玉棺來九天,鳧舄掩窮泉。
蕪沒池塘嶼,凄涼翰墨筵。
短期存大夢,舊好委浮煙。
我有幽蘭曲,因君遂絕弦。
灘惡黃牛吼,城孤白帝秋。
水寒巴字急,歌迥竹枝愁。
樹暗荊王館,云昏蜀客舟。
瑤姬不可見,行雨在高丘。
海雨洗塵埃,月從空碧來。
水光籠草樹,練影掛樓臺。
皓曜迷鯨目,晶熒失蚌胎。
宵分憑檻望,應合見蓬萊。
一徑松梢踏石梯,步窮身在白云西。
日銜赤浪金車沒,玉鉤掛海笙歌合,珠履三千半似泥。
仙翁歸臥翠微岑,一夜西風月峽深。
松徑定知芳草合,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怨離琴。
月華臨霽雪,皓彩射貂裘。
桂酒寒無醉,銀笙凍不流。
懷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
竟夕吟瓊樹,川途恨阻修。
一點燈前獨坐身,
西風初動帝城砧。
不勝庾信鄉關思,
應憐一別瀛洲侶,
萬里單飛云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