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貼子詞 皇帝閣六首 其六
圣心日日望豐年,
清曉爐熏徹九天。
二麥登場蠶著繭,
平疇新綠又連阡。
圣心日日望豐年,
清曉爐熏徹九天。
二麥登場蠶著繭,
平疇新綠又連阡。
皇帝心中每天都盼望著豐收年景,清晨香爐的熏香直達九天之上。小麥大麥成熟登場,蠶也結好了繭,平坦的田野上又一片新綠連接著田埂。
圣心:指皇帝的心意。
爐熏:香爐里的熏香。徹九天:直達九天,形容香氣傳得高遠。
二麥:指小麥和大麥。
平疇:平坦的田野。連阡:形容田地相連。
此詩可能創作于端午時節,當時社會相對穩定,農業生產是國家重視的大事。皇帝心系百姓,期盼豐收,詩人借此創作詩詞,一方面體現皇帝的心意,另一方面營造節日祥和氛圍。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皇帝對豐收的期盼和當時社會的太平景象。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美好愿望。
萬頃波中獨釣身,短倉低屋舊絲綸。自憐清夜歌明月,誰共滄洲采白蘋。
衡宇晚蕭寂,客來破暝煙。燈影竹間出,屐聲花外傳。詩壇新舊局,世態雨晴天。與爾閒商略,悠悠夜似年。
坐將芳草當文茵,檢點年華又一春。綠野遍沾新雨色,青山可記舊時人。謝安未減登臨興,阮籍何須禮數親。領取風光盈兩袖,流鶯花底劇翻新。
三度扣關轉不開,赤手迢迢空往來。忽然業鏡百雜碎,始覺從前滿面灰。
垂楊斜拂郵亭路。人喚蘆埼波。秋花秋葉界縱橫。但見水鄉蟹火數星明。櫓聲搖出漁家傲。帆影如飛到。賣魚翻怕傍關門。獨自載回明月倒匏樽。
由余片言,秦人是憚。日磾效忠,飛聲有漢。桓桓撫軍,古賢作冠。來牧幽都,濟厥涂炭。
逢君三月暮,不似往年春。況聽荒城雨,同為永夜人。安危燈共影,喧寂樹成鄰。坐久晨光動,還看百態新。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里更傷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有客時扣門,云是商山侶。石鼎旋烹茶,對之共玄語。
水郭逢寒早,城陰慘澹中。遠山常霧雨,衰柳更天風。病骨思狐貉,愁顏付酒筒。關河待冰雪,何處有途窮。
觀風重上郁孤臺,景物于人獨快哉。萬井煙花都是畫,百年懷抱亦須開。虎頭城對崆峒秀,羊角水通章貢來。我趁公馀時一眺,壯觀休道小蓬萊。
圣皇御海宇,邈無夷夏分。群才爭洗濯,鳳凰游中原。乘時佐休治,史籍騰清芬。聞有武陵源,流水隔塵喧。當時避秦者,此地忘朝曛。花飛嵓畔雨,月落松間云。引領無翊戴,低頭麋鹿群。住世長子孫,徒喧晉宋文。悠悠竟蕪沒,遺蹤安足論。
掣開金殿鎖,撞碎玉樓鐘。貪程未歸客,徒自覓行蹤。
涂炭既濟,寇挫民阜。謬其疲隸,授之朝右。上懼任大,下欣施厚。實祗高明,敢忘所守。
愁倚東風唱踏莎。畫屏十二自騰那,殃及斑鳩天外去,喚哥哥。無限翠顰低遠岫,幾番紅淚上橫波。卻與落花千萬點,一般多。燕子樓中燕子飛。鷓鴣屏外鷓鴣啼。笑看蕭郎盤細馬,畫橋西。鵝管笙囊調艷曲,鳳花簫局試香衣。怪底游人爭指道,使君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