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十詠 其四 柘湖
世歷亡秦遠,湖連大海瀕。
柘山標觀望,玉女見威神。
渺渺旁無地,滔滔孰問津。
何年化魚鱉,髣髴歷陽人。
世歷亡秦遠,湖連大海瀕。
柘山標觀望,玉女見威神。
渺渺旁無地,滔滔孰問津。
何年化魚鱉,髣髴歷陽人。
歲月已遠離秦朝滅亡之時,柘湖與大海相連。柘山可作為瞭望的標志,玉女仿佛能看見其威嚴的神姿。湖面浩渺四周不見陸地,波濤洶涌誰能問津。不知何時這里的人會化為魚鱉,就像傳說中歷陽那遭災的百姓。
世歷亡秦遠:指時間距離秦朝滅亡已經很久。
瀕:靠近。
標觀望:作為瞭望的標志。
玉女:可能指當地傳說中的女神。
問津:詢問渡口,這里引申為探尋出路。
髣髴:好像。
歷陽人:據記載,歷陽有一婦人因不聽仙人勸告,城陷化為魚鱉。
此詩創作背景或許是詩人游覽華亭柘湖時有感而發。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但詩人觸景生情,聯想到歷史變遷和世事無常。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歲月流逝和世事變幻。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表意,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思考。
先車雨過塵方少,未夏村明望不遮。林腳天光如野水,麥頭風燄度晴沙。春當上巳猶無燕,地近南都漸有花。晝睡十分今減半,為留雙眼對芳華。
見有臨終勸念佛,及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歸仰,是故得成此光明。
巖上草色肥,巖下水流急。策杖上巖顛,山空人獨立。
藹藹都城內,甲第開中逵。赫赫相國門,雜遝賢豪馳。五更中扉辟,來者肩相差。良久磬折入,俯仰前致辭。一言得所欲,喜氣生須眉。誰云行多露,進趨當及時。儒生不解事,六籍空覃思。白首著書成,依然臥茅茨。翩翩青云士,才敏復辨強。新除得壯縣,三年理歸裝。侍者繡羅襦,內子八珠珰。輜車闐道周,徒御生輝光。俄聞謁帝閽,臺省從翱翔。問之何能爾,貴人親薦揚。不惜千金資,自喜紫綬長。顧笑范史云,守志徒糟糠。杞子憂天隕,祗為智者嗤。賈生亦無賴,痛哭干明時。出身奉圣主,誓言報恩私。九關虎豹嚴,白日雷霆施。小臣不自量,抵死陳狂辭。朝為朝堂客,暮為路旁尸。棄捐誰為收,妻子不敢窺。一身既灰滅,安用虛名為。所以漆園翁,甘心效涂龜。
空江一棹倚層冰,頗覺胸中萬應輕。阮籍不為窮路哭,馮夷近報水仙成。清宵夢與群龍伍,彩筆詩將八柱營。前日雪窗還獨坐,有人疑是洛川程。有冰剛欲道無冰,此意于人亦未輕。長策正因忙里誤,好詩翻為坐來成。修蛇已想鱗薶壑,顧兔行看魄載營。何以報君堪一笑,只將春水算初程。
曾憶洪江江上時,知心零落負佳期。春風舞袖何人酒,夜月登樓獨客詩。老矣乾坤雙眼在,悠哉歲月二毛知。佳章遠寄情如舊,一度開緘一度思。
晝短宵未明,何朝妾覿君。淚滴九霄雨,愁凝千古云。鳳藏丹霄晚,鴻遵沙磧遠。樓迥眼波窮,軸折離魂斷。安得葛陂龍,肉骨丹九轉。
七千馀里未百里,一百二程今兩程。更遠此身須會到,長垣明日是危城。
唐三百年,時惟開元。猗歟明道,開元同言。
問學知君有所從,未聞論事劇談鋒。滔滔元自濫觴水,凜凜定期寒歲松。不負師承經子厚,共于人物惜元龍。漣川川上書堂路,寧復斯人舊履蹤。
卻又早、綠葉成陰,深深院遍。
小窗紗、流鶯囀。
問可是、城東第一妍。
詞章禁苑傳。
謫仙才、人爭羨。
看山早已隘方州,
放眼關河屐齒收。
萬灶貔貅前出塞,
一篇鸚鵡獨登樓。
笑攙吳語供賓戲,
澆醒秦灰餉鬼愁。
莫更遼陽春色誤,
亂紅高柳拍天浮。
忍犯春寒破曉行,
尖風料峭雨微冥。
大屯一角渾如睡,
寂寂青山喚不醒。
璨山詞客已名家,二酉書成鬢未華。
地歷銅標辭印綬,園開錫浦臥煙霞。
郁林只載孤舟石,勾漏曾求五釜砂。
笑是歲星猶避世,欲從海上醉桃花。
春云不定琉瓈凍。
壓住梅花夢。
誰家羌笛起愁聲。
不道江關消損庾蘭成。
玉顏應妒歸鴉影。
綠鬢文窗冷。
燕支塘畔水無香。
爭得一條寒碧與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