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鏡
東歸新鑷一霜髭,不遣妻看怕婢知。
白到于今曾不恨,青銅閒對數銀絲。
半生魂夢總飛揚,關塞須眉氣老蒼。
更莫自疑還獨笑,鬢邊不是點吳霜。
東歸新鑷一霜髭,不遣妻看怕婢知。
白到于今曾不恨,青銅閒對數銀絲。
半生魂夢總飛揚,關塞須眉氣老蒼。
更莫自疑還獨笑,鬢邊不是點吳霜。
從東方歸來新拔去一根白色胡須,不讓妻子看見怕婢女知曉。到如今頭發變白也不曾有遺憾,閑來對著銅鏡看著幾根銀絲。半生的魂夢總是飄飛游蕩,歷經關塞胡須眉毛盡顯老態。更不要再自我懷疑還獨自發笑,鬢邊的白發并非是憂愁所致。
鑷:拔除。
霜髭:白色的胡須。
青銅:指銅鏡。
吳霜:李賀《還自會稽歌》有“吳霜點歸鬢”,這里“吳霜”指白發。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經歷了半生漂泊、闖蕩關塞后回到家鄉,面對鏡中白發有感而發。當時或許社會環境較為動蕩,詩人在人生旅途中經歷諸多風雨,此時心境已趨于平和。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歲月流逝的坦然態度。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語言展現人生感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文學表達。
短墻依舊草堂深,蘭徑重過思不禁。芍藥紅殘花漂雨,甘棠綠嫩樹成陰。帖臨青李池遺墨,曲奏朱絲壁憶琴。回首風流陳跡冷,山陽鄰笛淚沾襟。
驅車靡晨夕,川原不我與。行行度贛關,計旬已盈五。緬昔發珠江,聞者相枝拄。夫子未心許,乃亦不色拒。躍冶固所矜,譬之狂狷侶。道路阻且長,江皋日延佇。珍重書中理,進退慎所處。匪為一身謀,而以觀干蠱。古人有大略,九九尚可舉。言有重百朋,亦有輕一羽。孤懷惟自靖,遑知吐與茹。傳聞多異辭,沉憂切中腑。勉旃卜此行,豈必吟梁父。
圓月又中秋。南海西頭。蠻云瘴雨晚難收。北客相逢彈淚坐,合恨分愁。無酒可銷憂。但說皇州。天家宮闕酒家樓。今夜只應清汴水,嗚咽東流。
見君之乘下之。見杖起之。以書為御者。不盡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事之變。厚者不損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軀以要名。
琴絕已多時,臺存尚起思。遙憐千古調,只得一人知。
醉倚江樓,長空外、行云遙駐。甚凄涼孤吹,含商引羽。薄夜冷侵沙浦雁,老龍吟徹寒潭雨。驀涼飆、一陣卷潮來,驚飛去。重欲聽,知何處。誰為我,胡床據。謾尋尋覓覓,凝情如許。舊日山陽空有恨,杏花明月今誰賦。恐憑闌、人有愛梅心,空愁佇。
堯舜應不遠,羹墻即躬逢。宇宙應不遠,萬里方寸同。衡山應不遠,見之悠然中。即此不遠心,大道立可通。八極周瞬息,何必騎蒼龍。
弟妺天南遠,開緘獨惘然。棲遲因鳥道,淪落愧龍淵。旅夢鄉園隔,生涯歲月遷。薄游蘇季子,安問洛陽田。
行過青山復璨山,幾層云磴幾松關。中巖泉落龍猶臥,上界壇高鶴未還。十月風清雙篴遠,五湖波闊一舟閒。憑君著我題名處,應在丹崖萬仞間。
樹樹山鶘喚,村村竻竹圍。炎云秋更起,清露午芳晞。高士難求食,佳人易樂饑。歸與浮嶠曲,與子共芝薇。
昨宵風雨折東園,那許從天乞一竿。數葉傳神為不朽,儒寒道瘦任人看。
雪邊曾記此登臨,歸臥松寮直至今。最是高深難久別,不分寒暑輒相尋。炎方近海饒云物,客舍移床就樾陰。欣對悠然信來往,南山殊有故人心。
燕賜城邊春草生,野狐嶺外斷人行。沙平草遠望不盡,日暮惟有牛羊聲。
長江十里渺連空,逆水那堪更逆風。定是江神憐遠去,欲吹船轉浙江東。
十載紅塵始一經,偶同詞客賦青萍。長堤水落蒼龍影,斷葦風牽白鷺汀。苑內樓臺含太液,望中波浪恍宮亭。誰言天漢人難到,亦自乘槎有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