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肅毅侯挽詩四首 其二
連珠臣炮后門槍,天假勛臣事業昌。
南國旌旗三捷報,北門管論九邊防。
平生自詡楊無敵,諸將猶夸石敢當。
何意馬關盟會日,眼頭鉛水淚千行!
連珠臣炮后門槍,天假勛臣事業昌。
南國旌旗三捷報,北門管論九邊防。
平生自詡楊無敵,諸將猶夸石敢當。
何意馬關盟會日,眼頭鉛水淚千行!
新式的連珠炮和后裝槍,上天似乎在幫助有功之臣讓其事業興盛。在南方戰場上多次傳來勝利捷報,在北方邊防也有諸多的謀劃。他平生自比楊無敵般英勇,眾將領也夸贊他如石敢當一樣可靠。誰能想到在馬關簽訂盟約的日子,他眼中流下了無數傷心的淚水。
連珠臣炮后門槍:指新式的連珠炮和后裝槍。
天假:上天給予。勛臣:有功之臣,這里指李鴻章。
南國旌旗三捷報:指李鴻章在南方鎮壓太平天國等戰事中多次取得勝利。
北門管論:指在北方邊防方面的謀劃和言論。九邊防:泛指北方邊境的防御。
楊無敵:指北宋名將楊業,以英勇善戰著稱。這里李鴻章自比楊業。
石敢當:傳說中能驅邪避災的神,常用來比喻堅強勇敢、可以依靠的人。
馬關盟會:指1895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的會議。
鉛水:形容淚水如鉛水般沉重悲傷。
這首詩創作于李鴻章去世后。李鴻章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早期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等方面有一定功績,但在甲午戰爭失敗后,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作者在其去世后,回顧他的一生,寫下此詩。
這首詩概括了李鴻章的一生,既肯定了他早期的功績,也批判了他在甲午戰爭失敗及簽訂不平等條約中的責任。它反映了當時復雜的歷史背景和人們對李鴻章復雜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晚清的歷史變遷。
摐浦涼風裊鬢絲,釣魚兼得賦新詩。 舟移不向江橋泊,意在西巖日莫時。
潭潭相府開日邊,瑞光錯落勝非煙。 珊鞭皂帽千騎聯,袖中各有崧高篇。 惟公妙年少比肩,筆底詞藻爭春妍。 千佛經上名高懸,層霄未許孤鴻鶱。 牛刀稍奏驚九天,召對紫殿席為前。 舌本治道如涌泉,重瞳屢矚眷予偏。 駸駸臺省難淹延,徑躋政府持論堅。 彼奸不容外蕃宣,寺人炎炎國柄專。 力嘗抗之甘下遷,吾道不行乃命邅。 豈能俯首學阿諞,青云斜飛二十年。 皇家累圣寶籙傳,太平推在商周先。 金人穹帳鄰幽燕,覘我弛備紛振鞭。 長驅近甸羅戈鋋,赤子枕藉吁可憐。 肉食者鄙議拘攣,金帛寶玩平山巔。 併割三鎮充垂涎,縣官聰明新位乾。 搜舉真相窮八埏,公鎮北門惠化沿。 左右國人皆曰賢,賜環歸來胡不遄。 父老泣把衣裙牽,白麻疏詔光臺躔。 挈提宇宙歸陶甄,西北兩路尚控弦。 雖有盟好數棄捐,民貧到骨瘼未痊。 宿弊如毛費除蠲,仁祖良規人所便。 熙豐法誤今判然,斡旋鴻鈞須至權。 規規小手徒自纏,昔欲裕民反招愆。 茲其時矣盍勉旃,無使治行專潁川。 上天有意扶危顛,俾公之壽自綿綿, 不須辟谷學神仙。
日日春宮教諭回,青云翳鳳下瑤臺。文章有焰纏東壁,翰墨生輝貫上臺。
華表恩光同赫奕,高堂節義共昭回。故人驛騎親攜送,帶得天香輦下來。
東風裊裊入麾幢,詩客行春度石矼。齋舍日斜青佩散,酒杯春泛玉瓶雙。
沿江義旅齊名柝,傍竹人家有吠尨。醉里不知身是客,夢回明月滿西窗。
頻來因送客,攜酒訪仙靈。 歸去成何事,重來愧此亭。 天寬野水白,松潤石崖青。 倚杖思今古,寒鷗落遠汀。
水石一欄干,僧歸四山靜。 攜琴譜澗泉,月浸夜深冷。
十八羽林郎,戎衣事漢王。臂鷹金殿側,挾彈玉輿旁。 馳道春風起,陪游出建章。 侍獵長楊下,承恩更射飛。塵生馬影滅,箭落雁行稀。 薄暮歸隨仗,聯翩入瑣闈。 玉劍膝邊橫,金杯馬上傾。朝游茂陵道,暮宿鳳凰城。 豪吏多猜忌,無勞問姓名。
天凈河漢高,夜閑砧杵發。清秋忽如此,離恨應難歇。 風亂池上萍,露光竹間月。與君共游處,勿作他鄉別。
買得一航月,醉臥出長安。平堤千里過盡,楊柳綠陰間。依約曉鶯啼處,認得南徐風物,客夢恍驚殘。重到舊游所,如把畫圖看。 英雄事,千古意,一憑闌。惜今老矣,無復健筆寫江山。天上人間知己,賴有使星郎宿,照映比塵寰。準擬五湖去,為乞釣魚竿。
兔脫如飛神鶻見,珠沉無底老龍知。 少年莫漫輕吟味,五十方能讀杜詩。
人在鐘聲上,僧棲暮色邊。 松枝高士麈,貝葉梵王言。 木落如飛鳥,山平疑澹煙。 燈殘揮手去,曳杖聽流泉。
江平秋萬里,山靜月三更。 彷佛寒煙外,瓜州有雁聲。
水連天碧,更山光蘸綠,春醅初潑。不盡長淮平似掌,漠漠亂云堆雪。彩筆留詩,畫船載酒,曾醉沙頭月。勝游歷歷,輸他鷗鷺能說。猶念歌吹樓西,執紅牙度曲,那時留別。一片離愁天共遠,目送征鴻明滅。楊柳春初,梅花雪后,舊夢還消歇。多情如許,教人添幾華發。
笑此山人,拋卻白云,又來玉京。憶太華黃河,曾觀鉅麗,輕衫短帽,只恁飄零。鷗鷺洲邊,杉蘿溪上,盡可漁樵混姓名。瓶無粟,有西山芝熟,南澗芹生。底須役役勞形。但方寸寬閑百念輕。況末路逢人,眼應多白,東風吹我,鬢已難青。酒浪翻杯,劍霜閃袖,磊塊頻澆未肯平。何妨去,借相牛經讀,料理歸耕。
兩鬢點霜花,漢南柳、心事蹉跎。幼輿只合居巖谷,繩床近竹,柴門臨水,任我婆娑。詩老日相過。愛蒼苔、屐齒新蹉。生涯點檢無多子,東籬種菊,南山種豆,醉后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