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平雜詩 其十二
椎結遺風尚宛然,
鳳皇山畔種畬田。
山中自作槃瓠國,
更在佗王左纛前。
椎結遺風尚宛然,
鳳皇山畔種畬田。
山中自作槃瓠國,
更在佗王左纛前。
當地仍保留著挽發如椎的古老風俗,鳳凰山下人們在畬田上耕種。山里人自行建立起像槃瓠一樣的部落,甚至比當年趙佗王的勢力還早。
椎結:發髻梳成椎形,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發式。
畬田:采用刀耕火種方法耕種的田地。
槃瓠國:槃瓠是古代神話中高辛氏的狗,這里指以槃瓠為圖騰的少數民族部落。
佗王:指趙佗,秦末漢初將領,在嶺南建立南越國。左纛:古代皇帝乘輿上的飾物,以犛牛尾或雉尾制成,設在車衡左邊,這里指代王的勢力。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饒平地處廣東東部,歷史上是少數民族聚居地。詩人可能在游歷饒平期間,看到當地少數民族保留的古老風俗和獨特生活方式,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饒平地區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生活,反映了當地獨特的地域文化。它以簡潔的語言和巧妙的用典,展現了歷史與現實的交織,在研究地方文化和民族歷史方面有一定價值。
筑城聲酸嘶,漢月傍城低。白骨若不掩,高與長城齊。長城高際天,三十萬人守。一日詔書來,扶蘇先授首。百丈筑城身,千步掘城壕。咸陽三月火,始悔此徒勞。嶧山訪秦碑,斷裂無完筆。惟有筑城詞,哀怨如當日。
野竹亂無次,昏鴉棲不定。燈寒四壁青,坐久春衣冷。紛慮忽以閒,微酲亦初醒。榻畔來疏鐘,泠然發空警。
故國山河成斷絕,孤臣江海自飄零。窗間取月離離白,樹下窺天碎碎青。一雁不來山驛靜,千梅欲動客愁醒。新來未賜王春歷,三尺堯階自有蓂。
龍山何郁盤,蘊秀在深谷。石門闔何年,千古秘仙躅。興到來尋幽,登臨仗筇竹。徘徊絕蹬閑,竦然駭心目。伊闕隱苔青,龍門掛藤綠。旁側澗環流,幾尺瀉飛瀑。更聽濤聲來,參天蔭喬木。憩息淡忘歸,悠悠寡所欲。
壽皇頂?老冤魔,痛念先師舊草窠。聊借蒲團供打坐,大家拍手唱山歌。
溪南書館隔幽林,燈火通宵歲月深。斷續曉隨雞唱歇,咿唔寒共漏聲沈。飯牛辭古懷高節,彈鋏歌長見苦心。今日青云軒冕貴,還應不負買書金。
記曾探、山陰春曉。思發花前,興先云到。王謝風流,遠情都說宦游好。玉驄珠舫,剛一洗、酸寒稿。況鶴畔琴邊,自指點、年時游釣。吟嘯。正汾陰聽雁,又是洞庭秋早。漁蓑豸繡,總不負、江山文藻。更到處、勝侶高朋,閑添入奚囊詩料。但展卷看題,空想圖中三妙。
五谷三崤,函關天阻,大河吞渭同流。嘆虎狼秦滅,但百二關山,四塞空留。守險少人謀。把西京、御氣全收。剩虛無宮闕,斜陽千里,隱映林丘。喜華陰廟口、琵琶女,喚征人系馬,槐曲消愁。教兩三鶯燕,各銜將紫萼,亂作觥籌。看白帝多情,有明星玉女綢繆。且興亡莫問,飛杖明朝,云外相求。
春山行看白云生,云白山青夜雨晴。半日閒乘蘇子興,一空談悟遠公情。花宮雁塔隱還見,斷嶺敧崖補欲平。深坐夕陽催去馬,幾時聯榻聽鐘聲。
弱冠游皇邑,抽翰預時髦。出入承明地,四海皆同袍。浮歲奄七徂,徇名虛所遭。夙痾糾纖質,褊性憚形勞。駕言返初服,行矣遂林皋。轉蓬戀本根,羈鳥思故巢。自顧無脩翼,安能久游遨。
百年禮樂化齊民,孔廟彬彬器數陳。籩豆飄零鐘磬毀,逾河蹈海更無人。
地宮三歲夢魂邊,陵樹成陰定幾年?此水涓涓終不息,和冰還注峽中天。
有美女中玉,來嬪天下魁。心無慚藻澗,眼及到蘭臺。欲伴春行樂,俄纏晝哭哀。誰知馀地在,五桂總翹材。
蒼枝交蔭苔蘚痕,此床可臥無寒溫。石壽如松松似石,夢中白日登天門。卻被清風吹夢醒,仰睹虬龍俯而聽。洶涌松濤萬壑迥,蕭然天籟非鐘磬。
細疊輕綃色倍濃,晚霞猶在綠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