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學祠二首 其二
景隆誤國千秋臭,
正學旌閭十族香。
萬子萬孫天已定,
那容公再輔成王。
景隆誤國千秋臭,
正學旌閭十族香。
萬子萬孫天已定,
那容公再輔成王。
李景隆誤國,他的惡名會流傳千秋萬代;方孝孺被表彰鄉里,他的氣節和精神如同十族的美名一樣流芳。皇位的傳承萬子萬孫上天早已注定,哪里能容得方孝孺再去輔佐建文帝呢。
景隆:指李景隆,明朝將領,在靖難之役中多次指揮不力,導致朝廷軍隊失利。
正學:方孝孺,號正學先生。
旌閭:表彰其鄉里。
十族:朱棣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不從,被滅十族。
成王:這里借指建文帝朱允炆。
此詩創作于靖難之役后,朱棣奪得皇位,方孝孺因拒絕為其起草詔書而被滅十族。當時社會對靖難之役及相關人物的評價存在不同觀點,作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評判靖難之役中的人物,突出方孝孺的忠烈。其特點是對比鮮明,情感強烈。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
君聲嗚咽不須吞,北望茫茫舊戰原。但見山河增白骨,誰憑詩酒酹忠魂。一尊更續前游樂,萬死難忘故國恩。我亦憂時悲憤客,贈君今日欲無言。
由來去住非人力,靈鷲遙思托武林。云擁蓮花浮佛座,月移山影浸波心。尊開岸竹曾堪律,法說荒臺已布金。分付老僧勤護守,莫令他擲苦悲吟。
春盡。斂新悶。暗傍銀屏撩綠鬢。攢眉不許旁人問。簾外冷紅成陣。銀釭挑盡睡未肯。腸斷秦郎歸信。
南陽少婦道人裝,皂紗蒙紒白帢方。口誦彌陀數聲佛,手赍玄帝一瓣香。有女求如南海相,生兒早作繡衣郎。堆箱越織重重錦,拄棟吳粳粒粒霜。孔雀纏枝雙到老,芝蘭長砌玉成行。是時玄帝征魔返,十萬黑幟摩空翔。覆額難晞九陽發,徒跣長瘃修羅霜。人間福地有如此,明日幡然辭上蒼。即勸彌陀亦還俗,毋煩接引向西方。
前對金精坂,傍臨圓水池。照影礙浮葉,看山通迥枝。雁行連霧盡,雨足帶云移。
一冬風不勁,豫料春寒凓。氣序有盈虧,但以往歲則。新谷止初夏,舊絮尚一襲。人事可先謀,盡力一百日。過此何必知,且勿計得失。世人解窮愁,多賴杯中物。我意不如此,百情當自抑。假使卒然至,有酒飲不及。試問華亭鶴,何不蚤種秫。
夜夜氈車宿隴頭,不登遼后洗妝樓。夫人自愛磨笄石,天際蒼蒼一片秋。
江東勝地壓西浙,句曲山傳天下稀。林間風生一虎過,石上月明雙鶴歸。我擬華陽裁白帢,君如萊子奉斑衣。日長懸幕娛親地,小轎疏欞入翠微。
坐眺光穹洞燭犀,崚嶒下界割如犁。前延沙褶波瀾闊,側渡峨冠雪岳低。縱去揮纓蔥嶺外,何須折柳玉門西。壯懷唯病淩霄志,擬許青云未肯攜。
金狨緩拽紅衢膩,叱撥頻嘶綠巷深。噆柳穿花還未遍,夕陽又抹樹頭金。
古木寒流一兩家,柴門晝掩待歸鴉。何如只向人間住,與客攜壺踏落花。
分明一道澄江月,照見冰霜鐵石心。誰謂今人未如古,古來循吏只如今。
入寺松杉雙鶴鳴,一時塵慮頓能清。風來竹院秋先到,雨過香臺暑漸平。樹里棋枰淹客坐,花間經卷傍僧行。浮沉世事應難定,駢住空門任此生。
寒梅幾樹開前村,靚妝綽約歸仙魂。橫斜影落石溪淺,皓潔色洗煙嵐昏。幽香暗動松竹徑,清格自羞桃李園。窮冬萬里霜雪積,獨得一點陽和溫。冰姿最宜夜月白,玉彩更炫朝霞暾。明妃失意去朔漠,阿嬌無寵扃長門。芳容寂寂誰復顧,雅意耿耿今何言。天涯相對且相樂,為爾吸盡黃金樽。草木凍死山中村,惟有梅花能返魂。孤根不怕雪霜苦,冷艷似笑風云昏。披芳獨占歲寒地,擢秀肯待春風園。溪邊寒影自的的,月里皓色還溫溫。飄零疏雨夕煙瞑,厭浥清露晨光暾。玉妃游戲隘昆閬,縞衣飛出瑤臺門。幽姿耿介不可狎,欲問所以難為言。嗅花嚼蕊更奇絕,侑我一醉玻璃樽。云山縹緲煙水村,嫣然顧我驚離魂。凝情不語自脈脈,旅愁易感方昏昏。我家梁溪富泉石,雪里數株開北園。天涯相見一笑粲,玉色不減當時溫。為君清夜不成寐,月落已見東方暾。會栽千樹遍綠野,豈羨五柳垂衡門。臨風三嗅長太息,欲辯此意還忘言。何當歸去老三徑,攜幼入室酒盈樽。
郭外風吹撲面沙,如云紅粉扇輕遮。歸忙只怕清明雨,懶向堤頭折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