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春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越溪閬苑繁華地,傍禁垣、珠翠煙霞。紅粉墻頭,秋千影里,臨水人家。
歸來晚駐香車。銀箭透窗紗。有時三點兩點雨霽,朱門柳細風斜。沈麝不燒金鴨冷,籠月照梨花。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越溪閬苑繁華地,傍禁垣、珠翠煙霞。紅粉墻頭,秋千影里,臨水人家。
歸來晚駐香車。銀箭透窗紗。有時三點兩點雨霽,朱門柳細風斜。沈麝不燒金鴨冷,籠月照梨花。
三月十三這天是寒食節,春色布滿了天涯。越溪和帝王園林都是繁華之地,靠近宮廷,到處是美女和如煙似霞的美景。紅粉佳人在墻頭,秋千的影子里,是臨水而居的人家。游玩歸來晚了停下香車。更漏的聲音透過窗紗傳來。有時下了幾點雨停了,朱門旁柳絲細長,微風斜吹。金鴨香爐里不再燒香料,變得冰冷,明月籠罩著梨花。
寒食日:在清明前一二日,有禁火習俗。
越溪:傳說為西施浣紗處,泛指美女居住之地。閬苑:仙人居住的地方,這里指宮廷園林。
禁垣:宮廷的圍墻。
珠翠:指美女。
銀箭:古代計時器漏壺中用以指示時間的箭。
雨霽:雨停。
沈麝:沉香和麝香,香料名。金鴨:鴨形的金屬香爐。
籠月:籠罩在月色中。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從詞的內容來看,可能創作于北宋時期,當時社會相對繁榮,城市生活豐富。詞人或許在寒食節出游,看到春日美景,歸來后寫下此詞,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首詞描繪了寒食節的春日景象,前半部分寫越溪等地的繁華熱鬧,后半部分轉為室內的清幽孤寂。詞的語言優美,意境獨特,展現了北宋時期的生活風貌和詞人細膩的情感,在婉約詞中具有一定特色。
今日潘懷縣,同時陸浚儀。
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
天宇清霜凈,公堂宿霧披。
晚酣留客舞,鳧舄共差池。
朱李沈不冷,雕胡炊屢新。
將衰骨盡痛,被褐味空頻。
歘翕炎蒸景,飄飖征戍人。
十年可解甲,為爾一霑巾。
故人有游子,棄擲傍天隅。他日憐才命,居然屈壯圖。
十年猶塌翼,絕倒為驚吁。消渴今如在,提攜媿老夫。
豈知臺閣舊,先拂鳳皇雛。得實飜蒼竹,棲枝把翠梧。
北辰當宇宙,南岳據江湖。國帶風塵色,兵張虎豹符。
數論封內事,揮發府中趨。贈爾秦人策,莫鞭轅下駒。
軍旅西征僻,風塵戰伐多。
猶聞蜀父老,不忘舜謳歌。
天險終難立,柴門豈重過。
朝朝巫峽水,遠逗錦江波。
竹宮時望拜,桂館或求仙。
姹女臨波日,神光照夜年。
徒聞斬蛟劒,無復爨犀船。
使者隨秋色,迢迢獨上天。
簷影微微落,津流脈脈斜。
野船明細火,宿鴈聚圓沙。
云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
鄰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賒。
春日無人境,虛空不住天。
鶯花隨世界,樓閣寄山巔。
遲暮身何得,登臨意惘然。
誰能解金印,瀟灑共安禪。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
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
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水闊蒼梧野,天高白帝秋。
途窮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大府才能會,諸公德業優。
北歸沖雨雪,誰憫敝貂裘。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
塞云多斷績,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
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
窈窕清禁闥,罷朝歸不同。
君隨丞相后,我往日華東。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蘂紅。
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
依沙宿舸船,石瀨月娟娟。
風起春燈亂,江鳴夜雨懸。
晨鐘云外濕,勝地石堂煙。
柔櫓輕鷗外,含凄覺汝賢。
萬里橋南宅,百花潭北莊。
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霜。
雪嶺界天白,錦城曛日黃。
惜哉形勝地,回首一茫茫。
秋日蕭韋逝,淮王報峽中。
少年疑柱史,多術怪仙公。
不但時人惜,祗應吾道窮。
一哀侵疾病,相識自兒童。
處處鄰家笛,飄飄客子蓬。
強吟懷舊賦,已作白頭翁。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渚蒲隨地有,村徑逐門成。
只作披衣慣,常從漉酒生。
眼前無俗物,多病也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