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友人遠戍二首 其一
邊城日日聽鳴笳,極目辰韓道路賒。
三襲貉裘猶未暖,一生雪窖便為家。
晨看軍府飛金鏑,暮向溪山引犢車。
千載管寧傳皂帽,難從遼海問生涯。
邊城日日聽鳴笳,極目辰韓道路賒。
三襲貉裘猶未暖,一生雪窖便為家。
晨看軍府飛金鏑,暮向溪山引犢車。
千載管寧傳皂帽,難從遼海問生涯。
在邊城每天都能聽到胡笳的聲音,極目遠眺辰韓,路途十分遙遠。三層的貉皮大衣還不能讓人感到溫暖,一輩子都要在這冰雪窖一樣的地方安家。早晨看著軍府中射出的箭,傍晚朝著溪山方向趕牛車。千年來只有管寧戴著皂帽的事跡流傳,卻難以從遼海之地去詢問友人的生活情況。
鳴笳:胡笳聲,古代軍中樂器。
辰韓:古代國名,在今朝鮮半島。
賒:遙遠。
三襲:三層。
貉裘:用貉皮做的皮衣。
雪窖:冰雪覆蓋的地窖,形容環境寒冷。
金鏑:金屬箭頭,這里指箭。
犢車:牛車。
管寧:三國時期隱士,常戴皂帽。
皂帽:黑色帽子。
遼海:泛指遼東地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邊境有戰事,友人前往邊疆戍守。詩人可能處于相對安定之地,因與友人分離,對友人在邊疆的生活充滿擔憂,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遠戍的牽掛。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邊城環境和友人生活場景的描寫,生動展現出戍邊之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詩歌中送別、懷人題材對友情的珍視。
今年全不見黃花,對景荒涼秖自嗟。應是秋光深遠我,賴君挽得到貧家。
鮮葩燦燦吐奇芬,截得天機錦綺文。病眼摩挲吟看久,愁懷應減兩三分。
繁英楚楚開寒玉,應與蟾光一色清。疑是羽仙初宴罷,醉飛環佩下蓬瀛。
十載騷壇孰主奴,名家江左渺錢吳。
失棲群似林間鵲,偏好應如屋上烏。
削簡幾經讎亥豕,棄官原不為尊鱸。
寂寥故國空文藻,校訂殘編一嘆吁。
崔子弒齊君,晏子枕股哭。勸之死不死,曰君非吾獨。
紛紛從死者,大都嬖倖屬。何以太史氏,執簡甘誅戮。
兄弟死三人,挺然無畏縮。孔子稱平仲,久敬與人交。
訂交泛言人,善惡隨所遭。一概加禮貌,眾醉哺其糟。
優游處陳鮑,俯仰事欒高。此乃貶其失,并非嘉其操。
后來誅慶封,子家徑相召。又復處兩歧,不從亦不告。
風骨一身無,過誤一身少。中庸似胡廣,浮沈似馮道。
南棧崎嶇路不平,
小心移步記分明。
今朝已過西川境,
從此寬懷放膽行。
山似捼藍波似染,
游心一向難拘檢。
仍攜二友所分茶,
每到煙嵐深處點。
云巧裁纖,月闌勾暈,一痕秋最分明。問斜河舊約,脈脈夜潮生。
怎如練,銀波瀉去,客槎千里,還傍瑤京。但沙邊、煙外菰蘆,添作詩聲。
甚時伴侶,道飄蕭、野鵲須驚。指碧海清多,金堤水長,花蒞斯盟。
放眼大光明里,家何處、四壁香清。念人間瓜果,宵來鐙為誰青。
畫簾垂處春光亂,百感最難消遣。記得風斜彩燕,小立珍珠院。
歲華又到黏雞宴,砌下春蘭尚淺。人日春人不見,日近人兒遠。
嚴城晴靄晝氤氳,玈矢彤弓見策勛。
海截東南秦一尉,關通吳楚漢諸軍。
蒼茫斗下雙鉤氣,咫尺天邊五色云。
盛代疏封推季重,豈惟名擅建安文。
夏雨多驟止,晚灑苦易乾。
陰乎不能釋,膏爾殊未闌。
疏疏政檐溜,浩浩忽木端。
沈疴頓如失,甘寢不自安。
遲明復大集,平地如涌湍。
戲作擁鼻調,以歌田父歡。
休。
漾碧波清浣舊愁。
扁舟去,
無計暫句留。
風光連北闕,
景物傍西湖。
禁籞濤江上,
茲樓天下無。
霜華如雪著烏巾,染鬢粘須白未勻。
人羨久生趨老境,日隨長至到新春。
投金瀨上能容我,貢玉堂中自有人。
溧酒清醇魚菜美,不妨頻日宴嘉賓。
朔風吹北林,玄冰結遠岸。君心非松柏,歲寒那不變。
萬里覆寒云,千林飛素雪。此時為歡愁,心如三伏熱。
華茵倚重爐,璇房捲羅幕。驚見雪花飛,謂是楊花落。
憶歡不能寐,中夜涕縱橫。河流不應凍,是儂淚結成。
予升至陽元,欲憩明霞館。
飄飄瓊輪舉,曄曄金景散。
結虛成萬有,高妙咸可玩。
玉山郁嵯峨,瑯海杳無岸。
暫賞過千椿,遐齡誰復算。
高步登天池,靈源湛然吐。
俯窺不可見,淵默神龍護。
靜夜天籟寒,宿客疑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