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
枝山老子鬢蒼浪,萬事遺來剩得狂。從此日和先友對,十年漢晉十年唐。不裳不袂不梳頭,百遍回廊獨步游。步到中庭仰天臥,便如魚子轉瀛洲。蓬頭赤腳勘書忙,頂不籠巾腿不裳。日日飲醇聊弄婦,登床步入大槐鄉。
枝山老子鬢蒼浪,萬事遺來剩得狂。從此日和先友對,十年漢晉十年唐。不裳不袂不梳頭,百遍回廊獨步游。步到中庭仰天臥,便如魚子轉瀛洲。蓬頭赤腳勘書忙,頂不籠巾腿不裳。日日飲醇聊弄婦,登床步入大槐鄉。
風琴秋拂匣,月戶夜開關。
榮啟先生樂,姑蘇太守閑。
傳聲千古后,得意一時間。
卻怪鐘期耳,唯聽水與山。
好是清涼地,都無系絆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屬閑人。
凈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慚容鬢上,猶帶郡庭塵。
弟妹妻孥小侄甥,嬌癡弄我助歡情。
歲盞后推藍尾酒,猶有夸張少年處,笑呼張丈喚殷兄。
酒助疏頑性,琴資緩慢情。有慵將送老,無智可勞生。忽忽忘機坐,倀倀任運行。家鄉安處是,那獨在神京。
久貯滄浪意,初辭桎梏身。昏昏常帶酒,默默不應人。坐穩便箕踞,眠多愛欠伸。客來存禮數,始著白綸巾。
少年賓旅非吾輩,晚歲簪纓束我身。
酒散更無同宿客,官高年長少情親。
兩處也應相憶在
震澤平蕪岸,松江落葉波。
在官常夢想,為客始經過。
水面排罾網,船頭簇綺羅。
朝盤鲙紅鯉,夜燭舞青娥。
雁斷知風急,潮平見月多。
繁絲與促管,不解和漁歌。
何事出長洲,連宵飲不休。
醒應難作別,歡漸少于愁。
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
何言五十里,已不屬蘇州。
湖山處處好淹留,最愛東灣北塢頭。
掩映橘林千點火,
為報茶山崔太守,與君各是一家游。
為問三丞相,如何秉國鈞。那將最劇郡,付與苦慵人。
豈有吟詩客,堪為持節臣。不才空飽暖,無惠及饑貧。
昨臥南城月,今行北境春。鉛刀磨欲盡,銀印換何頻。
杭老遮車轍,吳童掃路塵。虛迎復虛送,慚見兩州民。
姓白使君無麗句,
名休座主有新文。
禪心不合生分別,
莫愛余霞嫌碧云。
腰痛拜迎人客倦,眼昏勾押簿書難。
辭官歸去緣衰病,莫作陶潛范蠡看。
洛下田園久拋擲,吳中歌酒莫留連。
嵩陽云樹伊川月,已校歸遲四五年。
日覺雙眸暗,年驚兩鬢蒼。
病應無處避,老更不宜忙。
徇俗心情少,休官道理長。
今秋歸去定,何必重思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將秉燭游。
風月萬家河兩岸,從道人生都是夢,夢中歡笑亦勝愁。
腕軟撥頭輕,新教略略成。
四弦千遍語,一曲萬重情。
法向師邊得,能從意上生。
莫欺江外手,別是一家聲。
娃館松江北,稽城浙水東。
屈君為長吏,伴我作衰翁。
旌旆知非遠,煙云望不通。
忙多對酒榼,興少閱詩筒。
淡白秋來日,疏涼雨后風。
余霞數片綺,新月一張弓。
影滿衰桐樹,香凋晚蕙叢。
饑啼春谷鳥,寒怨絡絲蟲。
覽鏡頭雖白,聽歌耳未聾。
老愁從此遣,醉笑與誰同。
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
可憐朝暮景,銷在兩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