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紀亂十二首 其七
二伯分藩地,諸胡互市場。虎牢同鄭戍,魚爛竟梁亡。仗劍空神博,霾輪又國殤。相州師一潰,從此隳邊防。
二伯分藩地,諸胡互市場。虎牢同鄭戍,魚爛竟梁亡。仗劍空神博,霾輪又國殤。相州師一潰,從此隳邊防。
風流不減晉諸賢,
涌出胸中萬斛泉。
吟到秦淮商女句,
令人憶殺杜樊川。
夕陽衰草路登登,雨過秋山爽氣層。松殿可因參佛到,蘚墻聊為覓詩憑。且拚酩酊陪仙侶,莫把輪回叩老僧。北望古城蒼翠里,萬家樓館暮煙凝。
晚秋何似暮春登,復嶂回巒翠且層。巖菊有霜行可采,寺門無雨坐堪憑。情知幻境誰非客,恍記前身我是僧。閒上法臺翻貝葉,天花不見土花凝。
江家色綠宋家紅,曾識端明譜牒中。
到此得嘗過玉食,無勞想象判丹楓。
詩才漫說窮騷雅,興味猶應傲上公。
萬事灰心殊不惡,只愁海颶阻筠籠。
江頭風雨多,蘼蕪濕春香。皎皎千里心,閨中春夢長。
曉城鼓聲發,寄書問河陽。君行紫騮老,君母白發黃。
暮堂解羅衣,未洗別時淚。燕子雨中歸,春寒門已閉。
邊城想如此,草色入湖地。花前教小郎,已解識侯字。
圓吭高低唱,奇葩赤白章。
每嗟官束縛,肯放酒顛狂。
幕燕終難穩,池魚欲自藏。
宦游何處好,山北是吾鄉。
夫子汾川秀,風流世所師。
關山縈峻嶺,鐙火照神祠。
集木鴉飛后,垂堂虎臥時。
同為亡命客,下馬一相思。
可怪書生命分窮,頻年荒歉苦天公。
枯陂盡作龜紋裂,旱穗渾如雀啄空。
佃客腰鐮癡不割,長官受狀遠難通。
歸來笑向兒童道,定是今年餓殺儂。
蠟煙如纛幽窗碧,秋光破碎燈無色。
新詩寫就呈高堂,咀徵含商勞襞織。
知君展卷定一吷,笑我蛩螀亦啾唧。
可憐涴盡春衫酒,此意瞢騰誰共白。
神州日夕且顛坼,孤注何堪容屢擲。
君今姓字滿京華,幾見賈生虛前席。
唯聞匡山好詩卷,洗脫鉛華不能識。
風流壇坫恐消歇,故與騷人生羽翼。
相逢握手意鄭重,長句槎枒茲請益。
癡頑賤子百不諳,入抱詩篇如拱壁。
吾子廉吏孫,讀書昧生理。
三十未成名,徒然還鄉里。
外侮旋復來,內憂方未已。
忽然遠行役,披衣中夜起。
明星光在天,河流正彌彌。
行云有返期,游子靡所止。
攬涕下高堂,長途從此始。
野雀從南來,翩翩思擇木。
感此主人賢,飛鳴集其屋。
才地非獨優,處卑愿亦足。
矧有嘉樹林,朝昏托棲宿。
鷹鹯過莫窺,罻羅無由觸。
哀彼《黃鳥》詩,長謠念邦族。
御舟早候運河濱,陸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間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麥苗夾岸穗將作,柳葉籠蔭絮已頻。
最是篷窗心愜處,雨晴綠野出耕人。
陵苕本弱植,葳蕤托翹柯。春風吹林端,蒙蘢吐繁華。
曰余幼失所,飄轉隨蓬科。引蔓值松柏,垂陰搴薜蘿。
煙霞緬煥爛,云日思蕩摩。欽哉數君子,晨夕更切磋。
白玉幸辭璞,精金念離沙。廊廟雖弗施,管弦聊可歌。
登高一望遠,嘯侶何其多。歲月亦易邁,存沒頻興嗟。
湖山自終古,江海無回波。逝者既云已,來者將如何。
舊止四人為律體,今通天下話頭行。
誰編宗派應添譜,要續傳燈不記名。
放子一頭嗟我老,避君三舍與之平。
由來作者皆攻苦,莫信人言七步成。
百甕馀齏祿料貧,閒階散步不沾塵。
如哀如訴車音遠,相喚相呼角語頻。
舞影日翻沙燕乳,細香風裊樹蘭春。
年來絕塞烽煙慣,博得滄洲耳目新。
主人翁已強安名,
何待區區喚一聲。
坐得石頭穿透底,
依然打個不惺惺。
娉婷小女亦含羞,
幾度管弦幾度謳。
祗為歸家笞撻苦,
當筵學作貫珠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