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頂寺贈僧能意二首 其二
浴佛才過客此游,禪花開落劇清幽。
西來劫火遮靈鷲,南下宗風衍白牛。
文字前因僧有幸,滄桑滿眼佛無愁。
乾坤何處藏吾拙,戎馬書生句又留。
浴佛才過客此游,禪花開落劇清幽。
西來劫火遮靈鷲,南下宗風衍白牛。
文字前因僧有幸,滄桑滿眼佛無愁。
乾坤何處藏吾拙,戎馬書生句又留。
浴佛節剛過我來到這里游玩,禪花的開落顯得格外清幽。西方傳來的劫火遮蔽了靈鷲山,南下的禪宗風氣繁衍如白牛般興盛。僧人有幸因文字結下前世因緣,滿眼滄桑而佛卻沒有憂愁。天地之間哪里能藏下我的愚拙呢,身為戎馬書生又留下了這些詩句。
浴佛:佛教節日,紀念釋迦牟尼誕辰。
禪花:象征禪意的花。
劫火:佛教認為世界經歷若干劫,劫末會有大火等災難。靈鷲:靈鷲山,是佛教圣地。
宗風:禪宗的風格、傳統。白牛:在佛教中有特定象征意義,這里可能指禪宗的某種傳承或發展。
前因:前世的因緣。
滄桑: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拙:愚拙,作者自謙之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是作者在浴佛節后游覽金頂寺時所作。當時社會或許處于動蕩變遷之中,詩人在經歷戎馬生涯后,來到寺廟,借景抒情,表達對佛教文化的思考和自身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圍繞佛教文化與世事滄桑展開,詩人借景抒情、用典表意。其突出特點是將佛教意象與個人情感巧妙融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感悟和創作風格。
春意照羅幃,林花發明彩。為寄遠征人,流光不相待。南國有佳人,華姿皎如雪。掩袖揚素波,含情對明月。蓮實何離離,花開日莫時。顏色要君賞,此心君詎知。依依楊柳枝,青青可憐色。欲折不勝情,長條意何極。墜葉斷秋蓬,年華落鏡中。自慚明月影,羅帳不禁風。飛飛云中鳥,湛湛清波魚。飛潛各異趣,會合當何時。蟬啼綠窗夕,雁訴秋風寒。門前盼行跡,惆悵山上山。明月沈大海,落花離故枝。愁見東流水,湯湯無復期。
梧井飛霜,螀啼敗墄,月放寒芒。萬竅號風,天留病葉,秋老何鄉?十年日日愁望,負繡閣、波明臉芳。狂蕩無歸,床頭有約,如此肝腸。
危岸高千尺,人家岸下多。樓頭平赤堰,屋脊走黃河。露冷菘盈圃,霜高豆滿坡。曉來車馬驟,去去聽驪歌。
去年今日。云壓天凄切。楊柳條條橋畔折。死別生離片刻。從今短簿無緣。空閨月冷霜寒。誰遣辰鐘敲醒,一場春夢難圓。
江渚秋風起,荷花漸覺稀。小舟閒并看,日暮未言歸。
片帆飛去海山秋,好向扶桑作壯游。七萬鵬摶真快事,天風吹送轉星球。
樓高高,插天表,玉樹一聲天下曉。宮中天子樂事新,一日可敵千萬春。齊軍三來周再至,不恃人心恃形勢。宮女煙花狎客箋,送君還上九重天。噫吁嘻,胭脂井冷何堪辱,此間樂復不思蜀,一曲吳歌酒千斛。
見說無因寄孝心,自移花種碧山岑。栽培蒙密春先暖,想像遲回日為陰。多恨祇悲新雨露,遺靈如得舊園林。黃鸝不會人情思,亦向枝頭送好音。
從昔傳家學,當今良史才。聲名冠西蜀,風節象東臺。朝跡收何速,歸心挽不回。一麾從此去,萬里可能來。舊矣唐安郡,龍潛府號新。當年一絳帳,今日兩朱輪。民意來何暮,仁聲煖似春。劍南毋戀卻,鰲禁要詞人。秘甚先天學,誰傳陸士龍。上方留自近,天豈不相容。契托君家厚,情惟我輩鐘。慇勤訓猶子,他日使追蹤。
平生矜艷色,不得侍君王。獨為黃金客,凋零白玉妝。出宮多夜月,上馬盡秋霜。一奏琵琶曲,征人總斷腸。愁聞邊塞近,不厭馬行遲。賤妾徒多怨,君王豈得知。南看非寢殿,北望是旌旗。寄謝丹青使,黃金有盡時。
同舍君為使,前途負弩多。浮光不相待,驅馬意如何。
紅蓼黃花取次秋,籬笆處處碧牽牛。風煙入眼俱成趣,祇恨田家歲薄收。
君不見,竹冠布衣位至尊,漢家丞相非高門。驪山罪徒滿闕下,黥面盜首王皆真。當時入關佐天子,三杰首數韓王孫。留侯儒者固益上,詎能刀筆同時論。秦兇竟從趙高匿,楚虐幸有項伯恩。英雄歸漢有本末,丹青照水顏疑神。平生折節黃石公,我懷獨有滄海君。咸陽原爭兩豎子,冥冥者鴻竟離群。始知高視出一世,四皓未免趨風塵。留侯功成即乞身,心所師者真其人,赤松黃石何足云。
建山徐廷干,三請譚般若。未跨浮山門,一時說了也。更開破天口,塞破太虛空。潭南湘之北,趙州西院東。擲下金剛圈,更饒栗棘蓬。百千萬億個,吞跳無有窮。幸有當陽險崖句,山僧不敢重下注。月里麒麟笑揭天,泥牛拔斷珊瑚樹。
偶自十年閑,非繼七人作。早歲漫云云,志大終落落。齒發已半空,頭顱不難度。顏曾本吾師,終身美藜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