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九鼎十二首 其四 春分,蒼鼎亞、終獻用《成安》。
法乾剛兮,鑄鼎奠方。
涓嘉旦兮,齊明迎祥。
胡為持幣,維箱及筥。
胡為和羹,有锜維釜。
法乾剛兮,鑄鼎奠方。
涓嘉旦兮,齊明迎祥。
胡為持幣,維箱及筥。
胡為和羹,有锜維釜。
效法天的剛健啊,鑄造鼎器奠立四方。選擇美好的日子啊,齋戒潔凈迎接吉祥。為何拿著幣帛,用方箱和圓筐。為何調和羹湯,用有足鍋和無足釜。
法乾剛:效法天的剛健。乾,代表天。
涓嘉旦:選擇美好的日子。涓,選擇。
齊明:齋戒潔凈。
幣:古代用作祭祀或贈送的絲織品。
箱及筥(jǔ):方箱和圓筐,用于盛幣帛等物品。
和羹:調和羹湯。
锜(qí):有足的鍋。
釜:無足的鍋。
此詩為春分時節祭祀九鼎時亞獻、終獻所用樂章。古代祭祀是國家重要的禮儀活動,鼎被視為國家權力和穩定的象征。春分作為重要節氣,舉行祭祀活動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創作時可能是在國家重視祭祀禮儀、強調正統秩序的背景下,詩人按照祭祀規范和要求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用于祭祀九鼎,突出祭祀的莊重和規范。其特點是語言古樸,意象典型。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古代祭祀文化和禮儀制度,是研究古代文化和詩歌創作的重要資料。
眾女紛然來,誰與定甲乙。屈心愧未能,哀哉媒何拙。
陳涉奮布衣,遂成士崩勢。偏袒一大呼,秦已無二世。匹夫舉大名,湯武若符契。扶蘇雖當立,詐稱亦非計。將誅無道秦,師行宜大誓。成敗在上天,西向乘鋒銳。毋示天下私,自王以微細。為秦多益敵,六國蒙嘉惠。入關令諸侯,功德可為帝。
旅宿燕關暮,天寒霜葉稀。涼風生夜榻,客淚下秋衣。路遠鄉云斷,山深邊草肥。堪凄珠樹鶴,何日故林飛。
綠竹何年植,蕭森翳碧林。琴邊嵇宅滿,酒畔習池深。月與澄秋影,云來助夕陰。長歌吾一倚,忽起鳳凰心。
谷轉還青嶠,煙扶下赤坡。秋山凋葉少,暝徑咽泉多。舊跡馀溪沼,深齋到薜蘿。更邀明月上,徙倚辨嵯峨。
風本造化權,卻從手中得。因思天下事,也須著人力。
怪石鋪幽麓,芳塘倚茂林。冷光開玉鏡,清影滌人心。芹藻無傷性,龜魚各就深。泉源應不涸,何必傅巖霖。
谷風吹我戶,襟抱豁然開。雪向梅邊盡,春從柳上來。花瓶長綠草,茶碗泛香醅。逸興難拘縛,尋詩屐破苔。趁此清和景,荷筒酒一吞。圍棋開北墅,羽扇取南薰。蘭雨清傳馥,鷗波綠漲紋。枕書鼾睡處,忽夢到陶君。故園秋雨后,足跡遍溪山。月入蘆花冷,風磨柳葉殘。群烏亂木末,獨雁咽云端。此景堪誰遣,村醪味帶酸。茅屋凍將壓,柴門寒自拴。掘爐煨芋栗,呵筆寫詩篇。策杖深山里,尋梅古洞邊。誰知居士樂,翻受俗人憐。
拾翠南湘有二姚,風情天付眼眉腰。翻成繡譜傳人畫,會得琴心充客挑。合德何須分月彩,阿環那更怯風飄。鳳頭踏草歸應晚,已定逢歡第五橋。
風流月色過前津,剩有山泉繞四鄰。來客麈談經夜永,階除清露濕衣巾。
秋水一色天,孤舟夾岸邊。夜靜帆搖月,風清箬帶煙。火起青紅燦,網曬日晴閑。?向江中棄,績從梁上懸。一聲歌欸乃,山樹綠芊芊。
悠悠旌旆羽書同,西指三江節制雄。重見搴帷歌湛露,遙聽吹角起清風。周家玈矢原三錫,漢代麒麟第一功。烽火坐銷膚奏入,笑看新詔五云中。
心危身亦危,衽席尚顛墜。如何巖石上,來坐自安意。能諭死生間,無論寤與寐。
可笑雜花香,無端入郎鼻。不知儂昨宵,比汝多姿媚。
為憐秋盡強登臨,四望微茫日正沉。廣陌漸黃香稻熟,遠山如畫暮煙深。將雛野鶴辭巢去,引?村童扣角吟。無限幽懷聊自寫,憑誰共對一披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