餞唐州高使君赴任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纓。
彼美稱才杰,親人佇政聲。
歲寒疇曩意,春晚別離情。
終嘆臨岐遠,行看擁傳榮。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纓。
彼美稱才杰,親人佇政聲。
歲寒疇曩意,春晚別離情。
終嘆臨岐遠,行看擁傳榮。
淮源的水清澈,可以用來洗滌您的冠纓。您美名遠揚,被贊為才杰,百姓正盼著您去任上施政的好名聲。在這歲暮天寒之時,我們仍懷著往昔的情誼;在這暮春時節,卻滿是離別的愁情。最終嘆息在岔路口分別,路途遙遠,看著您乘坐驛車榮耀赴任。
餞:設宴送行。唐州:地名。高使君:姓高的州郡長官。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淮源:淮河源頭。濯:洗滌。纓:系冠的帶子。“濯纓”出自《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有潔身自好之意。
彼美:指高使君。稱:被稱贊。才杰:才能杰出的人。
親人:指當地百姓。佇:期待。政聲:施政的名聲。
歲寒:一年的寒冷時節,也有象征友情堅貞之意。疇曩:往昔。
春晚:暮春。
臨岐:在岔路口。
擁傳:乘坐驛車。傳,驛站的車馬。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在友人高使君前往唐州赴任時,設宴為其送行所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詩人與友人交情深厚,既為友人才能得到施展而高興,又因離別而不舍。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赴任。突出特點是將贊美、期待與惜別之情融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常見風貌。
少小為儒不自強,如今懶復見侯王。覽鏡已知身漸老, 買山將作計偏長。荒涼鳥獸同三徑,撩亂琴書共一床。 猶有郎官來問疾,時人莫道我佯狂。
帶郭茅亭詩興饒,回看一曲倚危橋。門前山色能深淺, 壁上湖光自動搖。閑花散落填書帙,戲鳥低飛礙柳條。 向此隱來經幾載,如今已是漢家朝。
斗室何來豹腳蟻,殷如雷鼓聚如云。 無多一點英雄血,閑到衰年忍付君!
天造云雷,問誰是、中原豪杰。人盡道、青錢萬選,使君高節。自有胸中兵十萬,不須更事張儀舌。看千秋、金鏡一編書,心如鐵。天下利,君能說。天下病,君能切。要十分做滿,黑頭勛業。樂府新詩三百首,篇篇落紙揮冰雪。更醉來、鯨吸卷秋波,杯中月。
雨過雞窗覺夢清。文書一束五更燈。愁于饑鵠癡于鶴,閑愛孤云靜愛僧。 人似月,酒如澠。幾時別墅醉秋燈。高情千古閑居賦,世故驅人不易能。
古竇鳴幽泉,蒼崖結虛宇。 六月期客游,披襟苦徂暑, 開窗弄清淺,吹鬢疑風雨。 不見白使君,煙蘿為誰語。
古澗飛白猿,寂歷不知處。 風激石上泉,僧疑月中樹。 微茫認松雪,仿佛橫樵路。 寫望增爾思,蒼蒼奈煙霧。
晴云唳鶴幾千里,隔水野梅三四株。 欲問陸機當日宅,而今何處不荒蕪。
君住江濱起畫樓, 妾居海角送潮頭。 潮中有妾相思淚, 流到樓前更不流。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不破 一作:不斬)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蘆葦蕭蕭月明里,飛鴻正值秋風起。今宵暫喜棲息同,明日茫茫隔煙水。
路入云山幾萬層,豁然巖宇勢崢嶸。 地從物外囂塵斷,天到壺中日月長。
金菊粉蕖秋水濱,恰如生色畫屏新。 蕩舟直過紅橋去,小隊游魚不避人。
弱柳金塘上,春濃岸岸連。 樹深停野騎,花送渡江船。 燕蹴初晴雨,烏棲欲暝煙。 沿洄正延佇,落日掉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