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郊前朝獻景靈宮二十一首 其十三 文舞退、武舞進用《正安》。
于皇樂舞,進旅退旅。
一弛一張,笙磬具舉。
豈惟玩聲,象德是似。
神鑒孔昭,福祿來予。
于皇樂舞,進旅退旅。
一弛一張,笙磬具舉。
豈惟玩聲,象德是似。
神鑒孔昭,福祿來予。
偉大啊這樂舞,進退有序。節奏有松有緊,笙磬齊鳴。并非只是欣賞樂聲,更象征著德行。神明洞察清晰,賜予福祿。
于皇:偉大、輝煌。
進旅退旅:指樂舞進退整齊有序。
弛張:本義指弓弦的放松和拉緊,這里指樂舞節奏的松緊。
具舉:一起演奏。
玩聲:只欣賞樂聲。
象德:象征德行。
孔昭:非常明察。
予:給予
此詩創作于高宗郊前朝獻景靈宮的祭祀活動時。景靈宮是供奉宋朝歷代皇帝畫像和牌位之地,祭祀是重要的國家儀式,以表達對祖先的尊崇和祈求神明庇佑,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此樂歌用于祭祀儀式。
這首詩主旨是在祭祀儀式上贊美樂舞,強調樂舞象征德行,期望神明賜福。其特點是語言莊重、意境肅穆,在文學史上是研究宋代祭祀文化和樂歌創作的重要資料。
積土山頭偶一過,薰風生處綠陰多。塵中忽見湘南景,欲解朝衣掛薜蘿。
無數桃花燒曉風,生情妝點映簾櫳。兒童莫把青春擲,一歲桃花不再紅。
飛來古寺是耶非,何處歸猿向此歸。長嘯至今煙霧隔,無情亦為一沾衣。
秋去冬來春又催,昆明信有劫馀灰。心游碧落絲千尺,夢繞瓊林日幾回。處世祇宜同鹿豕,和羹誰復憶鹽梅。老來筆力猶強健,一首新詩酒一杯。
非但空摧外道心,人天歸仰□至今。求男乞女頭頭應,動樂歌歡用我聲。
曾向西風把別杯,知君黃色上眉催。浙江莫道音書隔,一日潮聲兩度來。
冷官冷如冰,糊口僅廩稍。藜藿得好客,欠馀不擬較。
梵室香飄隔竹聞,壁間肆筆爛奎文。山深翠輦經行處,猶臥從龍數點云。
疏影倚斜落片云,一聲翠羽夜初分。酒香十里山靈醉,微雪消時說與君。
乾坤萬里盡模糊,壘玉堆瓊壯舊都。不減灞橋吟興好,自裁新句付奚奴。檐溜無聲凍作冰,滿懷清思對寒燈。明朝策蹇西湖去,不是尋梅定訪僧。
春風習習天始晴,山光四照芙蓉城。詩人寧許俗務縈,尋幽訪古不計程。來茲定陵疑蓬瀛,白云野鶴頻相迎。一泓遙隔聞錚錚,峰回漸訝琴筑聲。高僧飛錫人鬼驚,當年伏虎不使行。虎跑泉出舊得名,須知猶異不日成。泠泠至今千載清,光涵萬象常自明。相看徹底如晶瑩,久之漸覺移我情。從人共結物外盟,吾儕如鳥求友生。新詩自己還自鳴,陽崖陰嶺茶始萌。古剎幸有三足鐺,清腴不減烹瓊英。山僧為之四座傾,俗腸盡滌忘利名。塵緣自覺浮云輕,清風兩腋時時生。滿懷清氣何所營,中泠第一有定評。斯泉流品應可賡,愛之不敢濯我纓。他年來此筑兩楹,滄浪一勺誰能爭。
征帆西指幾回還,天險孤懸島一灣。村有居民皆近海,墻多古石卻無山。夙因瘠土耕漁苦,況值災時稼穡艱。不是明公妙為政,何緣風景得安閒。荊州聞望久名馳,海外循聲更可師。一路歡呼慈父母,十年撫字當孫兒。叨陪笑語春風里,許把芳樽夜月時。他日追隨期莫定,者番歸棹倍牽思。
曉出西城又向西,人家盡處有招提。綠陰不隔紅塵路,時見行人駐馬蹄。
南國多情易別離,登高臨水總相思。凄清越女吹蘆管,絕似巴童唱竹枝。
少年事業莫蹉跎,聽我尊前一曲歌。鑄劍必期經百鍊,為文固自要三多。凡胎須得丹砂換,壯志休辭鐵硯磨。平地為山由一簣,詞源他日看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