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松口占四首 其三
萬帚卓碧空,
林列壓高峙。
拔地一千尺,
蔽天三百紀。
不貴大夫封,
寧令御史恥。
陡然風雨聲,
蕭瑟清心耳。
萬帚卓碧空,
林列壓高峙。
拔地一千尺,
蔽天三百紀。
不貴大夫封,
寧令御史恥。
陡然風雨聲,
蕭瑟清心耳。
無數松枝如掃帚般直立指向碧空,松林排列高聳仿佛壓制著山巔。松樹拔地而起足有千尺之高,遮蔽天空已歷經三百多年。它不看重被封為大夫的榮耀,又怎會讓御史之流感到羞恥。忽然間傳來風雨中的松濤聲,蕭瑟的聲響令心境清爽澄明。
卓:直立,高聳。
峙:聳立,屹立。
三百紀: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三百紀即三百六十年,形容時間長久。
大夫封:典出《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登泰山遇雨,避于松樹下,封松樹為“五大夫”(爵位名),后以“大夫松”代指受封的松樹。
御史恥:御史為古代監察官,此處或指松樹的高潔令追名逐利的官員自愧。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發出的稀疏而凄涼的聲音。
此詩為作者游覽白云山時即興所作(“口占”指即興創作)。結合“不貴大夫封”等句,推測創作時詩人或見白云山古松高峻,聯想到歷史上松樹受封的典故,借松之品格抒發自身不慕榮利、堅守高潔的志向。
全詩以松為喻,前半鋪陳松樹的高峻與久立,后半轉寫其淡泊品格,最后以風雨松濤收束,既描繪了松樹的外在形態,更凸顯其內在精神,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佳作,展現了詩人對高潔人格的追求。
詔下樓船習水犀,昆明更在益州西。非緣圣主賢臣頌,爭遣王褒祀碧雞。
故人隔闊在東州,煙波渺漫使人愁。朝朝眼望頭陀寺,夜夜魂飛黃鶴樓。
露洗百花新,簾開月照人。綠窗銷暗燭,蘭徑埽清塵。雙燕頻驚夢,三桃競報春。相思寂不語,珠淚灑紅巾。
風雨平安日,山林富貴天。筍芽青露爪,蕨蕻紫伸拳。
猗蘭生澗阿,邈與塵氛違。清泉帶叢薄,白石相因依。澹無艷麗質,皎潔何菲菲。惠風日披拂,湛露晨未晞。我樂往從之,芳馨襲滿衣。愛重不忍折,徘徊暮忘歸。籊籊林間竹,上拂青云涯。清虛挺直操,特達含貞姿。四時來天風,鏘鏘韻笙篪。常與松柏茂,豈為冰霜萎。我樂往從之,瀟灑同襟懷。愿言篤永好,載歌有斐詩。
一卷藍書紀女皇,東西南北國旗揚。英倫三島彈丸地,薄海皆稱撤遜強。
持身守忠恕,臨事恥浮沉。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家風來自遠,國論老彌深。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見侵。
坊靜行人晝成絕,柳吹黃葉落毿毿。知君不作官居看,陋巷舊諳人不堪。
寢門不再省晨安,睽隔傷懷閱暑寒。思慕情殷勞夢寐,幾筵頻展痛汍瀾。歲時每愴推遷易,恩德難忘覆載寬。付托獨深羞淺薄,命提莫望益悲酸。天心此日猶能復,圣范無時更奉歡。瞻對御容風木慘,何禁哀涕欲摧肝。
素影翩翩,池塘雨過明如霽。亂飄香砌。幾點星光細。露冷風輕,寂寂重門閉。更深矣。照人無寐。獨伴寒蛩語。
縛屋倚松志本清,援圖成趣若為情。預聞國政無虛日,笑殺山中宰相名。
夙心厭煩擾,無事即羲皇。山入曉窗碧,風吹午院涼。
身世誰憐早歲孤,風塵扶母走長途。池塘春早連天碧,為問行人得句無。
天外云端磬有聲,道中景物信增新。徘徊吟賞天將暮,好向平原問主人。
夜雪一何花,曉樹千條綴。定有瀟然人,獨臥紛如內。圜瓦白壓予,鼠穴綿與毳。屋腐隙西椽,密雪夜如織。朝窺床簟頭,白糝高一尺。側身不敢搖,寒籠戢僵翼。伴侶同苦辛,何從乞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