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參寥太虛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竇郡朱宿三詩韻各有所賦參寥錄以相示余將游焉用次其韻 其一
曾為惠山客,心已寄蒼茫。
知今幾何時,常在山間堂。
淹留情莫蟄,悵望身疑翔。
聯翩得秀句,古殿逢燈光。
耳冷徹孤韻,神幽拂清香。
買舟行有期,此興安能忘。
曾為惠山客,心已寄蒼茫。
知今幾何時,常在山間堂。
淹留情莫蟄,悵望身疑翔。
聯翩得秀句,古殿逢燈光。
耳冷徹孤韻,神幽拂清香。
買舟行有期,此興安能忘。
我曾是惠山的游客,心早已寄情于蒼茫山水。如今不知過了多少歲月,心卻常留在山間的殿堂。留連的情思難以蟄伏,悵然遙望時仿佛身若飛翔。接連得見秀美的詩句,在古殿中與燈光相逢。清冷的耳畔響徹孤韻,幽靜的心神拂過清香。買舟重游已有約定,這般興致怎會遺忘?
蟄:原指動物冬眠,此處引申為隱藏、沉寂
淹留:長期停留,此處指情感留連不去
聯翩:連續不斷的樣子,形容詩句接連涌現
冷徹:清冷透徹,形容聽覺的敏銳感知
秀句:優美的詩句,指參寥等人同游時所作的詩
作者因友人參寥錄示蘇軾、參寥、太虛同游惠山時的唱和詩作,自己即將前往惠山游覽,故依原韻創作此詩以和。詩中既回應友人雅集之興,亦抒發對惠山勝景的向往。
此詩以質樸語言抒發對惠山的深情,通過往昔追憶與即將重游的呼應,展現文人雅集唱和的情趣,情感真摯,意境幽遠。
官柳絲絲繞短垣,旗亭相約酒盈尊。
劍潭王氣馀山色,淡社詩聲振國魂。
千古但存文字貴,一生自信布衣尊。
醉中喜得裙釵愛,豪氣如云壓北門。
層臺起虛館,桂柱蘭為堂。
微風從東來,吹動羅衣裳。
翻階木芍藥,薜荔當門墻。
揮杯發清興,弦歌誦詩草。
繁星映戶牖,明月照兩廂。
為樂及良時,光景孰云長。
拄杖相尋訪夕陽,
詩肩獨聳到昏黃。
白蘋洲上西風起,
黃葉聲中秋意長。
我來臨汝問黃龍,君已空中定鳥蹤。
從此和君不唧?,至令同飯五華峰。
雖是同居元自住,若言自住又交參。
十成有轉移身句,倒跨須彌一二三。
作伴才消木上座,同流初未許寒山。
而今卻向天臺去,擊動寒巖莫與閑。
君家綠酒照玻璃,佳句還邀燭下題。
宮漏稀聞官舍里,城云低度禁垣西。
銅街踏雨寒嘶馬,白簡朝天曙聽雞。
他夕金龜能笑解,二豪猶得醉相攜。
望極千山不見村,
忽逢三兩僅崖根。
幾年生聚才如此,
信是荒寒不足論。
乳燕雙飛鶯亂啼,
百花如繡照深閨。
新妝對鏡知無比,
微笑時時出瓠犀。
暝色連山生野煙,籃輿晚度萬峰巔。
崖邊石磴盤云轉,樹杪人家隔嶺懸。
夜雨潑寒秋似水,短鐙搖影屋如船。
亂流落葉無情極,故送西風到枕邊。
行盡江南數十程,
曉風殘月入華清。
朝元閣上西風急,
都入長楊作雨聲。
鳥鳴村陌靜,春漲野橋低。
已愛新秧好,旋看覆壟齊。
淤時爭早作,課罷豈安棲。
沾體兼涂足,忙忙日又西。
重重幽恨鎖眉峰。
斜倚闌干思未窮。
徒使心牽問不通。
憶相逢。
在夢中。
中興根本仗誰留,楚、粵經年次第收。
羊祜在軍常緩帶,庾公乘月亦登樓。
冪中書記欺韓愈,帳下諸兒問許侯。
近喜湖南何相國,時從枕上借邊籌!
有僧訪我攜詩卷,自說初成凈照堂。
求得篇章書壁素,不論塵土漬衣黃。
故山別后成新歲,歸夢春來繞舊房。
看取盈編定何益,客來無語但循墻。
一氣混茫白畫陰,不知大塊有高深。
潮酣真懼初來客,歲暮空懷遠望心。
日隱蠻墟將萬里,煙生蜃島忽千尋。
于今圣主當中國,海若天吳莫浪侵。
拒戰交兵勇有馀,
旁人驚嘆更誰如。
肅清海岱勛名立,
不負劉嘉一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