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郊祀前朝享太廟三十首 其十一 太宗室用《大定》。
皇矣太宗,
嗣服平成。
益奮神旅,
再征不庭。
文武秉德,
仁孝克明。
以圣傳圣,
對越紫清。
皇矣太宗,
嗣服平成。
益奮神旅,
再征不庭。
文武秉德,
仁孝克明。
以圣傳圣,
對越紫清。
偉大的太宗啊,繼承祖業完成太平。更加振奮神勇之師,再次征討叛逆之臣。文治武功秉持美德,仁愛孝順彰顯光明。圣人之德代代傳承,回應天帝神圣清靈。
皇矣:偉大啊,用于贊美帝王。
嗣服:繼承先人的事業。《詩·大雅·下武》:'永言嗣服,昭哉嗣服。'
平成:太平治成,指天下安定。
神旅:神勇的軍隊,此指太宗統帥的宋軍。
不庭:不朝見天子,指叛逆不服的諸侯或政權。《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
克明:能夠顯揚、彰明。
對越:回應、配享。《詩·周頌·清廟》:'對越在天。'
紫清:指天帝居住的紫微清都,代指神明。
此詩為南宋高宗趙構郊祀前祭祀太廟時所用樂章之一。郊祀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前朝享太廟是禮儀中追溯祖德、祈求福佑的重要環節。太宗指宋太宗趙光義(939-997),此詩應作于高宗朝(1127-1162),用于太廟祭祀太宗時的樂歌,屬官方祭祀禮樂體系的組成部分,旨在通過頌德強化皇權正統性。
詩為祭祀太宗的樂歌,核心在于歌頌其繼承祖業、征討不臣、文武兼修、仁孝傳圣的功績,強調'以圣傳圣'的德統延續。作為宋代宮廷祭祀文學的典型,既反映了當時宗法祭祀的禮儀制度,也為研究宋代帝王廟號崇拜與政治文化提供了文獻依據。
訟庭無事意徘徊,
長嘯西風酒滿杯。
溪上小樓秋色里,
一番新雁趁云來。
故人垂釣處,踏雨問前期。
黃葉三秋路,蒼煙五禮碑。
閑云同客意,健鳥趁秋時。
放眼滄波上,樓船唱《竹枝》。
欲買西郊地,新濠鬼驛邊。
晚歸江浦渡,春蕩柳波船。
山外開三徑,花間受一廛。
芳鄰千萬貫,祇在帽莊前。
美質天然著綠衣,來從呂宋見應稀。
啄馀丹嘴慵無語,鎖向金籠困不飛。
中立羞隨凡鳥列,倒垂卻與眾生違。
細推物理誠難解,欲起張華問化機。
富貴功名豈夙因,半由天定半由人。
而今回憶當年事,始覺先機驗若神。
城郭人民迥未移,夕陽鼓角不勝悲。
屋檐幾處添宮瓦,石路何年踐御碑。
祠廢已無官樹禁,寺荒端為賜田追。
酒樓遍唱關東調,誰聽秦淮舊竹枝?
壯歲成濩落,末路藉先容。所恨賤姓名,蚤聞在諸公。既奉大廷對,觀政于司空。得友天下士,旦夕相過從。
道窮孔、孟奧,文推遷、固工。說詩慕匡鼎,草玄擬楊雄。通達如賈誼,俊少踰終童。守高稱汲直,曲學陋孫弘。自以支離疏,攘臂于其中。
一朝除書下,淪落故鄣東。黽勉為祿養,折腰愧微躬。鄣東馀二載,恪遵圣人經。雅志存教化,除嬈去煩刑。
門闌弛走卒,千人皆造庭。分遣每日旰,庭中無一人。沉冤出殊死,無蓋盡群生。時有縱囚歸,皆言賦役平。
引納壯健兒,誓之以丹青。萑苻多宿盜,擒斬為一清。馀糧棲隴畝,絕無犬吠驚。維以哀煢獨,不能畏高明。
睚眥生怨恚,憯甚鏌铘兵。風雨日飄搖,拮據徒辛勤。涕泣西河守,古道竟無成!
為令既不卒,稍遷佐邢州。雖稱三輔近,不異湘水投。過家葺先廬,決意返田疇。所以泣歧路,進止不自由。
亦復戀微祿,俶裝戒行舟。行行到齊、魯,園花開石榴。舍舟遵廣陸,梨棗列道周。始見裁苜蓿,入郡問驊騮。
維當撫彫瘵,天馬不可求。閭閻省徵召,上下無怨尤。汝南多名士,太守稱賢侯。戴星理民政,宣風達皇猷。
郡務日稀簡,吾得藉馀休。閉門少將迎,古書得校讎。自能容吏隱,退食每優游。但負平生志,莫分圣世憂。
佇待河冰泮,稅駕歸林丘。
修篁墜清露,月色忽零亂。
開簾千頃波,耿耿濕斜漢。
我懷凄以清,感茲節物換。
人生適意難,所遇多羈絆。
蒲柳畏及秋,發白倏忽半。
思君如寒蛩,長吟不能斷。
村沽無復見瑤漿,
苦澀酸辛巳備嘗。
欲洗野人藜莧腹,
除非金雁送鵝黃。
拗蓮搗麝短長吟,
詩到溫柔見道深。
中有哀時憂國淚,
美人香草是騷心。
浦江方此幾人家,生事高低各有涯。
安得巨靈開二嶺,放教仁術過金華。
風露夜泠泠。何處秋聲。梧桐葉上最分明。此際碧紗關不住,紅出書燈。
簾幕峭寒生。壚鴨煙停。兔華如水漾中庭。安得一枝橫竹好,吹到三更。
芒鞋藜杖世緣輕,無妄誰令水火爭。造物小兒莫相苦,此中無物可虧成。
暑濕相乘勢益昌,呼童煮藥不知方。懸知草木皆憑藉,聊為形骸作主張。
故國云山外,音書何日來。煙深溟海暗,風雨夜猿哀。
人向百蠻老,鴻應五嶺回。自憐愁淚眼,懶上望鄉臺。
旅食隨人飽,方言久客通。山云常蔭綠,海日早翻紅。
嵐瘴村村雨,桄榔樹樹風。獨憐星月夜,遙與故鄉同。
小圃桃花發幾株,暫時瀟灑且江湖。
柳風乍得吹烏帽,燕壘莫驚長綠蕪。
符璽可容徐廣淚,山河難授馬融圖。
千秋歷歷憑青史,不信兵戈有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