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宋給事題四景 春景
江上春山翠作堆,江頭春水綠如苔。何人擁騎東風里,谷口看花只獨來。
青山幾疊護云屏,綠樹風涼鳥自鳴。最是幽人無一事,捲簾獨坐看黃庭。
涼云雁叫荻花秋,兩岸青山帶淺流。向晚月明天似水,吹簫獨上木蘭舟。
萬里平鋪雪滿天,瑤花亂點散瓊田。江村盡日無啼鳥,惟見沙頭系釣船。
江上春山翠作堆,江頭春水綠如苔。何人擁騎東風里,谷口看花只獨來。
青山幾疊護云屏,綠樹風涼鳥自鳴。最是幽人無一事,捲簾獨坐看黃庭。
涼云雁叫荻花秋,兩岸青山帶淺流。向晚月明天似水,吹簫獨上木蘭舟。
萬里平鋪雪滿天,瑤花亂點散瓊田。江村盡日無啼鳥,惟見沙頭系釣船。
江面上的春山青翠疊嶂,像堆積的綠堆;江頭的春水碧綠,如同青苔般濃郁。是誰在東風中騎馬而行?只有我獨自到山谷口賞春。青山層疊如屏風護著云靄,綠樹在風里清涼,鳥兒自在鳴唱。最是那幽居之人無事可做,卷起簾子獨坐靜看《黃庭經》。涼云中大雁啼叫,荻花正秋;兩岸青山下,江水淺淺流淌。傍晚明月當空,天水清明如鏡,我獨自吹簫登上木蘭舟。萬里大地鋪著白雪,像瑤花亂灑玉田。江村整日沒有鳥鳴,只見沙頭系著釣船。
擁騎:騎馬的隊伍,此處指騎馬而行的人。
谷口:山谷入口處,常指隱者居所。
幽人:隱士,指遠離塵世、心境閑適之人。
黃庭:《黃庭經》,道教經典,此處代指閑適的閱讀生活。
荻花:蘆葦花,秋季常見意象。
木蘭舟:用木蘭樹造的船,詩中多為船的雅稱。
瑤花、瓊田:比喻雪花與被雪覆蓋的田地,取玉潔冰清之意。
此詩為“題四景”之作,當是為友人宋給事(給事中官職)的四季圖題詩。創作背景或為作者與宋給事交游時,通過描繪春、夏、秋、冬四景,傳遞對自然之美的共鳴及共賞雅趣,暗含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具體創作時間與詳細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文人雅集或贈答場景下的題畫之作。
全詩以四季景色為脈絡,細膩勾勒自然之景,融情于景,展現隱逸閑適的生活意趣。語言清新明快,畫面生動鮮明,是題畫詩中“詩畫互補”的典型,體現了文人對自然與生活的詩意觀照。
長門花滿月華高,云鎖珠簾護碧桃。夜靜南宮歌吹發,新聲遙奏郁輪袍。
送君四十里,只使一帆風。江邊千樹柳,落我酒杯中。此行非遠別,此樂固無窮。但愿長如此,來往一生同。
已見白魚翻翠荇。任公一擲波千頃。不是六鰲休便領。清晝永。悠揚要在神仙境。
曾聞媧氏補天漏,也記春秋石隕星。卻訝端巖星錯落,何時漂墜數峰青。
桓桓忠憫公,決策動天意。際會武烈王,乘橋親總轡。登城建黃屋,戎狄先奪氣。三軍白光彩,壯士思敵愾。明星欻墜地,百萬可俱殪。天王體不殺,指日明大義。到今犬羊心,之死靡攜貳。
茅屋聞雞起,羸驂并轡行。澗深孤碓響,山暗數燈明。細憶昔題處,空慚不棄名。客愁偏切耳,斜月候蟲鳴。
葉間誰綴金丸。一攢攢。只為高枝臨水,摘來難。風雨過。還自墮。試拈看。怕似江南梅子,一般酸。
疇昔熙寧盛,遠同麟趾時。內敦勤儉德,陰輔太平基。馀烈光彤史,追榮備母儀。遺民懷永裕,簫鼓不勝悲。
玉關征戍久,空閨人獨愁。寒露濕青苔,別來蓬鬢秋。
夢里千山復萬山,家鄉迢遰苦思還。覺來卻在家鄉住,又恐家鄉亦夢間。
檐鈴風過,昵昵閨中語。月上海東峰,冷光浸、澄清玉宇。幽人此際,輕步繞回廊;蛙鳴沼,鴉翻樹,露滴松梢雨。蘆花粗老,也學楊花絮。袞袞趁流塵,半沾泥、半飄陌路。不須看覷,且自買芳尊;巴覦曲,婆娑舞,醉飲朝還暮。
天上香云擁碧鬟,山中大藥駐紅顏。千年仙去空塵土,半夜月明聞佩環。芳草不知前度綠,古苔渾似舊袍斑。自憐軒冕馳驅者,目送浮云不得閒。
不敢怨無詩,秋當詠菊時。封關丸可弄,覆餗印何累。槐國分陰近,僬僥假蓋遲。誰知謙吉意,更好助觀頤。
仰觀郁彼蒼,星斗掛宮闕。理亂若不聞,碧海行孤月。與人家國事,書空徒咄咄。同舟而遇風,何敢望吳越。即來忍遽去,插手恐難歇。倦甚可入夢,暫息在恍惚。
明日瓊幡繞鬢飛,土牛才出草痕肥。送寒正不關渠事,雪不來時未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