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涌塔臨玄地,高層瞰紫微。
鳴鑾陪帝出,攀橑翊天飛。
慶洽重陽壽,文含列象輝。
小臣叨載筆,欣此頌巍巍。
涌塔臨玄地,高層瞰紫微。
鳴鑾陪帝出,攀橑翊天飛。
慶洽重陽壽,文含列象輝。
小臣叨載筆,欣此頌巍巍。
高聳的佛塔矗立在大地之上,登上高層可以俯瞰皇宮。我跟隨皇帝出行,車鈴作響,攀著屋檐仿佛隨天子一同飛翔。重陽佳節,慶典歡樂,為皇帝祝壽,文章蘊含著日月星辰的光輝。我有幸能記錄這一切,欣然贊頌這偉大的場景。
涌塔:高聳的佛塔。玄地:大地。
紫微:指皇宮。
鳴鑾:車上的鈴鐺作響,指皇帝出行。
攀橑(liáo):攀著屋檐。翊(yì):輔佐,這里有跟隨之意。
慶洽:慶典歡樂融洽。
列象:指日月星辰等天象。
叨載筆:謙辭,指自己有幸記錄。
應制詩是為應皇帝之命而作。此詩可能創作于重陽節,皇帝帶領大臣們登上慈恩寺浮圖(佛塔)進行登高活動,詩人奉命而作此詩,以歌頌皇帝和此次活動。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和重陽慶典,突出特點是應制詩的莊重典雅。在文學史上,應制詩多為歌功頌德之作,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和文人對皇權的尊崇。
黃浦江東新外灘,霓虹畫舫漾平瀾。高樓夾岸尤多彩,一色星空太簡單。
王子人中豪,經史富懷抱。壯歲游京師,予見恨不早。盍簪雖云初,一晤已傾倒。歸哉益勉旃,勿愧梧山老。
羅浮古木不知年,移向瓊南作話傳。厚蔭偏宜炎熱地,新枝重發冱寒天。一周甲子伊誰主,十萬程途后日緣。化度未終吾與汝,靈珠分曜海潮邊。
東皇布德育群生,二月仁風遍海城。原上草青堪放馬,墻頭柳綠可藏鶯。一塵不作天如洗,萬景俱新日與明。朝退玉階無個事,杖藜時向小橋行。
皇穹未許再興劉,羽鎩秋風矢亂流。高冢已埋威鳳彩,雄關空狀的盧遒。竟無大將光元輔,惟有偏安奠益州。當日假公數年壽,北征不為武侯憂。
云麥供羞薦紫閽,里閭初識子威孫。千年海骨蟠桃實,六日天眉畫桂痕。飽見雪霜威劍閣,行看松柏老夷門。石麟下作人間客,故有光芒掃夕昏。虬龍金璧走天閽,下有高陵幾代孫。賦擲玉聲那問價,筆生春意自無痕。尚書補去由高第,廷尉除歸不署門。元圃長生新釀熟,一庭椿露滴黃昏。
南山青繞屋,秀色似匡廬。好買山中地,春來共把鋤。
天畔云煙清不了,仲春風日凈巾袍。春坊能事稱杯斝,刺史風流擁節旄。青柳歲時臨澤國,白鷗早晚到江皋。西湖野意元相識,拄杖中流興自豪。
抱病日悠哉,衡門雨漸苔。乍傳飛錫下,仍以施珠來。護法吾何敢,逃禪酒自咍。相聞峴山社,翻為遠公開。
亭以詩人著,滄浪名永留。詩人去我遠,仰止空悠悠。
方塘如鑒凈無波,花氣生香雨乍過。河漢露涼星斗濕,江湖水落雁鴻多。不辭歸隱在松菊,莫遣移文裂芰荷。安得手招笙鶴侶,會稽山里聽笙歌。
一棄東朝養,千秋不復歸。夜臺長寂寞,月殿少光輝。野露棲金盌,山風動玉衣。茂陵多碧草,春日自芳菲。
政成無復敗群羊,萬軸書前一縷香。明日過君況休務,茶邊清話不妨長。
軟紅塵處麗人天,萬顆星辰燦玉鈿。絢彩芒光穿雨幕,團團花傘與爭妍。
可患身為患,生將憂共生。心神恒獨苦,寵辱橫相驚。朝光非久照,夜獨幾時明。終成一聚土,強覓千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