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郊祀前朝享太廟三十首 其十五 神宗室用《大明》。
烝哉維后,繼明體神。
稽古行道,文物一新。
潤色鴻業,垂裕后人。
靈斿沛然,來燕來寧。
烝哉維后,繼明體神。
稽古行道,文物一新。
潤色鴻業,垂裕后人。
靈斿沛然,來燕來寧。
美哉我朝君主,繼承明哲體悟神靈。考察古制推行正道,典章制度煥然一新。修飾光大宏偉帝業,遺留寬裕澤被后人。神靈車駕紛紛降臨,前來安享天下安寧。
烝(zhēng):美、善。
后:君主,此指宋神宗。
體神:體悟神明之道。
稽古:考察古制。
文物:指典章制度。
潤色:修飾、光大。
垂裕:遺留寬裕的基業。
靈斿(yóu):神靈的車駕。
燕:安享。
此詩為南宋高宗舉行郊祀大典前,祭祀太廟時所用的樂歌之一。屬于朝廷禮儀祭祀文學,用于頌揚先帝(宋神宗)的治世功績,強化皇權正統性,祈求祖先神靈護佑國祚。
全詩主旨在于頌美宋神宗繼承先業、推行古道、革新制度、澤被后世的功績,并祈請其神靈降臨享祭。作為宋代郊廟祭祀詩的典型,體現了此類作品“歌功頌德、禮儀告廟”的功能,具有鮮明的政治與宗教文化色彩。
無賴陰云拂地垂,客愁如緒一絲絲。那堪更向秋風里,臥聽黃梅細雨時。
神仙眷屬幾生修,小妹承恩阿姊愁。宮扇已遮簾已下,癡心還佇殿東頭。
鷗波仙館即蓮臺,繡佛爐香煖不灰。應有兜羅綿樣手,笑持荷葉捧觴來。
一百八灘經過盡,披衣曉起踏銅崖。雙江一碧渺然去,孤嶼中流無限佳。水氣昏昏迷雉堞,人煙穰穰閧魚鮭。山川自古征蠻地,博得登臨寫壯懷。
清秋爽氣滿東瀛,劍履高班憶上卿。紫府九天開赤舄,青山一枕傲蒼生。驚聞歲月逢初甲,欲識風云卜后庚。老我明時慚橐筆,露門何日荷旴衡。
群陰剝盡一陽生,草木園林盡發萌。唯有衲僧無底缽,依前盛飯又盛羹。
闌枝過筆低,鳥跡書苔破。泉香霏杏粥、催新火。花慳酒殢,一繭愁絲裹。亂疊書圍坐。薄午簾陰,病懷惟稱頹臥。紅芳無主,歡計年年左。春湍流白日,誰關鎖。江湖滿地,夢引樵風過。野鷗慵勝我。一棹相尋,世外應有人呵。
頻番臺上傳眉語。今宵臺下初相聚。相聚未交言。還將眉語傳。蘭馨微度處。秋水盈盈注。散盡座中人。低徊遲轉身。
家鄉別,家鄉別,回首望瓊臺。煙樹微茫山一發,思親不覺淚流腮。夫婿眼中來。
憶昔扁舟過洞庭,長懷七十二峰青。三年跅弛吳中客,十載漂流水上萍。作賦便思招海賈,移文無復愧山靈。碧天寥闃秋如洗,愿借仙家白鳳翎。
昭臺一鎖無開扉,君恩易隨朝露晞。桃笙葵扇果何物,不長相保終奚為。人言昭臺失其所,殆不知其得其死。當時嫁作將相妻,赤族之頃寧獨遺。父兮久持震主威,兄也景升豚犬兒。負芒之背潛生疑,禍萌驂乘渠莫知。君王持心亦太薄,滋蔓不圖惟稔惡。立無嗣續勸功臣,只書官氏標麟閣。將軍惜子如惜金,不為長計誠何心。丈夫事業當驚世,區區烏足私家計。將軍發機陰中的,功如熟稼生螟蟘。母儀天下極尊榮,非道得之非所得。一朝樂去悲相隨,霜露既降風凄其。煢煢吊景將安之,不自為計終奚為。關中舊約三章法,法當夷宗讎逆節。況復曾孫誅大臣,項背相望眉不顰。昭臺不隔昭陽路,花落鳥啼春幾度。麟角鳳觜皆可煎,惆悵君恩非斷弦。
船頭過盡綠鴛鴦,船背春風落海棠。竟日煙波悲去住,半生明鏡照行藏。心非對燭常添火,鬢未逢秋已變霜。欲訪舊游無路到,子期凄斷向山陽。
宵聲傳柝重城閉,曉漏迷鐘古寺荒。仰看繁星垂四野,不知身世變炎涼。
路出盤江所濫觴,萬山無主夕陽荒。肩輿冷瘦尋村遠,石氣青紅過雨涼。國陋翻宜叢檜大,路難方覺苦荍香。窮涂未倦平生意,欲采閒花種夜郎。
小阮風情記我家,與君同日好年華。而今憔悴相如病,辜負芙蓉臉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