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事四首 其一
聞道輿圖次第還,
黃河依舊抱潼關。
會當小駐平戎帳,
饒益南亭看華山。
聞道輿圖次第還,
黃河依舊抱潼關。
會當小駐平戎帳,
饒益南亭看華山。
聽說國家疆域正逐步收復,黃河依然如舊環繞著潼關。應當暫且留在平叛的營帳中,更能在南亭愜意地觀賞華山。
輿圖:指疆域、領土。
次第:依次、逐漸。
抱:環繞,形容黃河蜿蜒環繞潼關的態勢。
平戎帳:平定邊患或叛亂的營帳,代指軍事指揮所。
饒益:此處意為“更能”“更加”,表達一種滿足、愜意的狀態。
南亭:可能指位于潼關或華山附近南邊的亭臺,具體所指需結合具體創作背景。
此詩當創作于國家部分收復失地、邊境局勢趨于穩定之時。詩人聽聞疆域逐步回歸,面對黃河依舊環繞潼關的壯景,聯想到暫時駐留軍事營帳的從容,轉而能愜意觀賞華山,反映了當時邊患緩解、人心稍安的社會背景。
全詩以“疆域收復”為核心,借黃河、潼關的自然景觀與平戎帳的軍事場景,展現國家從戰亂走向穩定的轉變,既記錄時事,又抒發對和平的珍視,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
非仙何必白云居,丈室淩霄亦自如。東望鹽池迷曉霧,西連市井接平蕪。春風駘蕩千山潤,春雨霏微萬物蘇。王粲登樓宜作賦,神京不見最愁予。
百斛明珠價莫加,高樓投璧璧無瑕,臨春不死胭脂井。又逐降王上檻車。
細注歸田錄,重修種樹書。自知身是客,不嘆食無魚。石屋春云重,紫床夜月虛。蕭條空四壁,誰問馬相如?
土木垂殷鑒,俄傳北狩音。淚纏寰宇痛,坐厭法宮深。洛汭歌鈞石,祈招度式金。誰扶鰲極正,持慰杞人心。
山留初祖意,水向小橋流。柏葉連云起,樵歌帶月謳。散齋來鳥雀,說法聚猿猴。凈水霏靈雨,蒼生望已酬。
碧靄深中結草廬,松風入座四窗虛。山輝澤媚無窮趣,疑有幽人此讀書。
說著岷江士,未逢眉已申。殷勤來相府,解逅得詩人。不是胸中別,何緣句子新。談今還悼昔,喜罷反悲辛。
紫芝仲白飛仙去,常恐英才不復生。人嘆斯文逢厄運,天留此老主齊盟。執鞭孰可為之御,序齒吾猶事以兄。未必時人能著價,后千百載話頭行。不向鶯邊系寶鞍,海門東畔把魚竿。無蒲萄酒博太守,有竹枝歌傳小蠻。到處名山留屐齒,看來元氣在毫端。繡娃辛苦描新樣,肯信春風放牡丹。
手種黃精只半畦,草根時見葉初齊。不知門外殘春雨,多少飛花踏作泥。
我昔在田野,東阡與南陌。時有素心人,濁酒聊共適。既醉各歸臥,不如牛羊夕。醒來視西牖,殘月在窗隙。寧知衰莫年,乃復困行役。天公如佚老,言歸遂耕績。擊壤樂余年,簞瓢敢求益。
佳晨迫九日,旅食寓江干。頗同謫仙人,漂泊來銅官。樽俎何蕭條,菊蕊漸可餐。回風吹青松,慘慘歲將寒。但有杯中物,不愧簞瓢顏。一觴復一詠,明月窺禪關。
無氈與臥無魚食。懷中分別成南北。軟軟小銜蟬。團團作可憐。愿君長惜取。最好耆年侶。閱世并論交。其多愈愛貓。
舟航長日寄菰蘆,紫氣淮陽照客途。蹀躞共誇騏驥種,飛鳴今見鳳凰雛。芳蘭九畹移金屋,叢桂千山照玉壺。為愛謝家庭樹好,三珠林立報懸弧。
嚴城擊鼓天欲曙,風起平林纖月長。故人開尊且復飲,客子狂歌殊未央。臥病一春違報主,啼鶯千里伴還鄉。他時若訪漁樵地,洛水秦山各淼茫。
六轡如琴仕路春,司存計省政方新。圣朝化洽關雎盛,史筆芳聯漢吏循。伯仲塤篪聞上國,衣冠閥閱擅全閩。此時長畫勞籌算,萬一皇家憶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