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瞻因膠西趙明叔賦薄薄酒杜孝錫晁堯民黃魯直從而有作孝錫復以屬予意則同也聊以廣之 其二
莫厭薄酒薄,莫惡丑婦丑。
君不見王尋百萬驅虎豹,千兵掃蕩同拉朽。又不見高堂笙歌午夜飲,明日哭聲喧正寢。
莫厭薄酒薄,到頭一醉亦足樂。莫惡丑婦丑,攜子弄孫同白首。
高飛遠走固亦樂,莫救眼前忘時后。
莫厭薄酒薄,莫惡丑婦丑。
君不見王尋百萬驅虎豹,千兵掃蕩同拉朽。又不見高堂笙歌午夜飲,明日哭聲喧正寢。
莫厭薄酒薄,到頭一醉亦足樂。莫惡丑婦丑,攜子弄孫同白首。
高飛遠走固亦樂,莫救眼前忘時后。
不要嫌棄薄酒不夠濃,不要厭惡丑妻不夠美。你沒看到王尋帶領百萬大軍驅趕虎豹,卻被千軍掃蕩如摧枯拉朽?你沒看到高堂之上笙歌徹夜歡飲,次日正寢前卻傳來悲泣哭聲?不要嫌棄薄酒不夠濃,最終一醉也能收獲快樂;不要厭惡丑妻不夠美,攜子抱孫也能相伴到白頭。遠走高飛固然快樂,切莫只顧眼前而忘了往后。
王尋:新莽時期將領,曾率大軍與劉秀作戰,后兵敗身亡。
拉朽:摧折朽木,比喻輕易摧毀。
正寢:住宅的正室,古指人臨終居住或停靈之處,此處指死亡場景。
同白首:相伴直至頭發變白,指共度一生。
此詩為和蘇軾等人《薄薄酒》系列而作。蘇軾原詩以“薄薄酒”為喻探討人生哲理,杜孝錫、晁堯民、黃庭堅等相繼唱和,作者受此啟發進一步擴展主題,強調平凡生活的珍貴。
詩以“薄酒”“丑婦”為核心,通過權勢傾覆與平凡溫暖的對比,勸人珍惜眼前平實之樂,語言通俗而哲理深刻,是宋代哲理詩的典型之作。
碧水丹山第六灣,群峰絕處見玄關。道人不管來游客,坐與白云相對閑。
尋師得道訣,輕舉厭人群。玉山候王母,珠庭謁老君。煎為返魂藥,刻作長生文。飛策乘流電,凋軒曳彩云。玄洲望不極,赤野眺無垠。金樓旦?嵼,玉樹曉氛氳。擁琴遙可聽,吹笙遠詎聞。不覺蜉蝣子,生死何紛紛。
少年作客金陵游,曾向秦淮夜泊舟。舟中明月窺人入,沙際寒煙貼水浮。此時孤坐心悽惻,對月思家眠未得。登岸敲開賣酒家,沽取一樽看月色。于今華發住神京,卻來此處餞君行。清光見我還依舊,別思緣君倍感情。人生后期那可卜,且對姮娥勸醽醁。莫辭盡醉唱陽關,休聽隔江商女曲。
何事深垂。芳徑外,隨意舞絮橫飛。舊游無據,新燕慣把人欺。遮盡花痕君不覺,黃昏隱約護燈兒。慢招攜。脫巾挽髻,呼博彈棋。卻疑頻頻欲卷,任畫樓雨隔,半桁凄迷。夜來酒倦,消受幾縷香絲。庾郎風味似減,漫輕搭、銀鉤系翠思。湘人遠,念夜深夢返,帶月掀時。
元洞無由叩邈師,病梨樹下照鄰詞。我來要拭看山目,雙石盆留洗藥池。
老覺雪入鬢,凈若秋摩心。寒枯坐曲木,緘默飽叢林。氣韻寥寥兮風清山瘠,性靈湛湛兮月落潭深。
憶聽西窗一曲歌,金杯未盡轉橫波。酒徒依舊歌聲斷,今夜西窗奈我何。
旄頭摧滅豈人功,太白新占應月中。掃蕩沈灰元夕火,吹殘朔所早春風。揭空鐃鼓催花白,攪海魚龍避酒紅。從此撐犁辭別號,也應飛盞賀天翁。
合奏元和鼓吹聲,旌幢交映兩轅門。中臺上相官儀重,大國諸侯禮數尊。一會星辰朝北極,八方風雨聚西坤。今朝賓主周旋地,千古英豪氣象昏。
吏散重門鎖晚春,含清閣里一閒人。下看城郭沉沉靜,只有疏星作四鄰。
青壁蒙寒萼,泉流一罅開。誰知潭水上,更自有源來。
儲后望崇,元良寄切。寢門是仰,馳道不絕。仙袂云會,靈旗電晰。煌煌而來,禮物攸設。
遙瞻雙闕拜恩光,秩亞春官愧贊襄。吏隱不嫌疏案牘,庭參卻笑雜緇黃。松梢雨過蒼髯秀,竹楠風來翠葆涼。退坐小齋清似水,一簾晴日映紅芳。
斷送春光不自憐,天涯人去雪盈巔。暗搖塵夢來芳榭,吹碎鄉心入綺筵。碧玉年華驚逝水,綠陰門巷繫連錢。最嫌飄蕩無歸束,一霎青青過禁煙。
歲序如流水,滔滔不肯休。青燈相對坐,濁酒暫扳留。身世將安適,才疏拙自謀。梅花開雪里,笑爾不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