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 其四十二
一路春鳩啼落花,
十齡學步語牙牙。
錦袍曾賦小時月,
月照恒河鬢已華。
一路春鳩啼落花,
十齡學步語牙牙。
錦袍曾賦小時月,
月照恒河鬢已華。
一路上春鳩啼叫,花瓣飄落;十歲學步時,說話還口齒不清。曾穿著錦袍,寫下小時候對月亮的詠嘆;如今月亮照著恒河,我的雙鬢已斑白。
春鳩:春季的斑鳩。
牙牙:形容幼兒學語的聲音,此處指十歲時說話仍不清晰。
錦袍:華美的衣服,此處代指少年時的裝束。
賦:創作、題詠。
恒河:佛教中常象征永恒,此處借指歲月流逝。
鬢已華:兩鬢斑白,指年老。
此詩為龔自珍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辭官南歸途中所作《己亥雜詩》組詩之一。時年詩人48歲,離京返鄉,一路感慨生平,詩中回憶童年舊事,暗含對人生歷程的回望與時光流逝的嘆惋。
詩以“春鳩啼花”起興,由童年學語的稚趣轉入“錦袍賦月”的少年記憶,最終以“月照鬢華”收束,通過日常場景的細膩勾勒,展現時光對生命的雕琢,是《己亥雜詩》中“以小見大”書寫個人生命體驗的典型之作。
出門操天弧,吾將射四方。豺狼日爭食,曠野無人行。民生各有樂,好修予為常。桃李羞同華,日月思齊光。曜靈久翳景,麗天誰文章。晞發憑天門,北斗斟瓊漿。雖非丹山鸞,愿巢阿閣旁。雌雄三十六,和嗚宣禎祥。
旱天無覓處,曉云此無數。只消一縷飛,亦可作甘露。
帝國名園集,王家物候新。如何麟閣第,能醉竹林人。草碧如經雨,林紅宛入春。不慚公子宴,飛蓋拂花塵。
諫獵名空久,多因病與貧。買書行幾市,帶雨別何人。客路山連水,軍州日映塵。凄涼一分手,俱恨老相親。
閒客何如樂圣時,欣聞威鳳再鳴岐。且將詩筆耕堯壤,寧記書囊集漢帷。日錯碎金歸野菊,風欺危綠戰棠梨。殷勤云將豐年問,無奈鴻蒙謝不知。莫嗤公子務農時,后稷生民亦嶷岐。稻割黃金鐮似月,汗揮白雨袂連帷。愿趨座上雞和黍,未種胸中棗與梨。此樂若嫌兒輩覺,后知何以賴先知。天賜豐年豈不時,閔公荒度效徂岐。經丘烈日能焦扇,獨夜秋風已泛帷。豈愧石兄推竹弟,聊斟杜酒破張梨。過門若有樊遲問,老子于中正遍知。
秋風一棹入花涇,楊柳芙蓉接水亭。野老尚能談故事,鄉僧爭請說新經。楸梧雨外聞啼鳥,樓閣煙中見濕螢。欲寫別離無限意,孤鴻遙沒越山青。
文昌新閣嶂東川,古木清幽不記年。城郭萬家煙火合,宮墻千丈彩云連。龍山風雨天同潤,鳳嶺圭璋日共纏。報道竇陽欣御李,幾人瀛水并登仙。
為伊寥落為伊忙,風雨憂愁一半妨。夢后枕衾攤落月,歸來衣袖糝繁霜。黃昏作客佯辭醉,白日逢歡痛忍狂。一任茹荼甘若薺,不煩傳訴與蕭娘。
一葉復一葉,秋風無乃癡。得之爾何益,寸意吾獨知。自許滿人世,由來非此時。杜陵懷抱好,猶有故園詩。
白日滄波去不回。匣中長劍有余哀。吟邊綺恨絲千縷,身外浮名酒一杯。云偃蹇,月徘徊。多生塵夢隔蓬萊。拚將英氣銷磨盡,只有恩情未肯灰。
玉笛橫吹入夜分,中天華月度流云。苕川兩岸春風起,飛盡梅花不見君。
我于文字無一精,少學五言希李陵。當時巨公特推許,便將格力追西京。卞和無足定抱寶,乘驥走行天下老。玉已累人馬不逢,皇皇何之饑欲倒。還思二十居洛陽,公侯接跡論文章。文章自此日怪奇,每出一篇爭誦之。其鋒雖銳我敢犯,新語能如夏侯湛。于今窮困人已衰,不見懸金規呂覽。乃遭吾子求琢磋,珠璣獲斗奈我何。
驚鵲棲難穩,飄蓬任所如。昨來猶逆旅,忽報有高車。庭次堪留客,城隅為索居。時聞話潼谷,吾志亦歸歟。
十年處處見繁華,今日山東更可誇。剪紙共成雙走馬,西游三戰亂如麻。
渺渺孤煙驛路斜,寒風吹雨濕平沙。雁聲屈指三千里,馬足留人數口家。岸畔嘻啼環稚子,籬邊歷落尚黃花。仆夫半枕爐前飯,愁絕青楓入暮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