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四
依約殘眉理舊黃,翠鬟拋擲一簪長,暖風晴日罷朝妝。
閑折海棠看又撚,玉纖無力惹馀香,此情誰會倚斜陽。
依約殘眉理舊黃,翠鬟拋擲一簪長,暖風晴日罷朝妝。
閑折海棠看又撚,玉纖無力惹馀香,此情誰會倚斜陽。
隱約可見她殘留的眉妝,正整理著舊的額黃;青黑的發髻松散,一支發簪顯得格外長。在溫暖的風和晴朗的日子里,她不再晨起梳妝。空閑時折下海棠花,看了又揉搓;纖細的手指無力,卻仍帶著殘余的花香。這種情懷有誰能理解?她獨自倚著斜陽。
依約:隱約、仿佛。
舊黃:指舊的額黃,古代女子額間涂黃的妝飾。
翠鬟:青黑色的發髻。
拋擲:此處指發髻松散下垂。
罷朝妝:停止早晨的梳妝。
撚(niǎn):揉搓。
玉纖:對女子手指的美稱。
誰會:誰能理解。
此詞約創作于五代或宋初,反映了當時詞壇對閨怨題材的關注。通過描寫女子日常閑適生活中的細微情緒,展現了封建時代女性內心的孤寂與情感訴求。
全詞以小見大,通過女子晨起罷妝、折花看撚、倚立斜陽等細節,刻畫了一位孤寂惆悵的閨中女子形象,語言含蓄婉約,情感深沉,是小令中描寫閨情的典型之作。
莫嘆交游晚,相期歲月深。
秋來初識面,老去要知心。
燈火須更仆,杯盤取自斟。
平生王霸術,袖手有微吟。
線日初回臘未殘。愛他風雪耐他寒。
玉迷銀海空花界,白嵌青皴罨畫山。
還記也,小時頑。搏獅塑象不曾閑。
誰云老去童心盡,多少銷磨綺語間。
漢陽山上閒巒少,漢陽城中人又老。
娟眉雪齒競浮榮,幾人頭上無青草。
荒墳如粟秋山下,嗷嗷鬼母訴長夜。
山中老矣頭佗行,白骨堆中起精舍。
漢陽城,如掌大,壯士激矢穿城過。
試登高閣數行人,闊帽青衫凡幾個。
幾人風雪共留連,
才過清明便不然。
最苦枕戈人已老,
未曾先著祖生鞭。
太婆嶺獨高秋浦,
皖公山正望龍舒。
端如牛女隔天漢,
不似彭郎近小姑。
水月山云可認真,
三江人醉古岡春。
一雙我有平生眼,
看盡人間幾樣人。
西候臨周道,南溟望楚云。
恩綸三殿出,瑞節五潢分。
瞻洛詩先誦,游梁賦早聞。
神皋添藻思,仙苑挹蘭芬。
池遠鳳皇影,江連鴻雁群。
歸程應計日,陌上草初薰。
左圖而右書,
伯歌還季舞。
蕩胸生層云,
山靜如太古。
淡天如水霧如塵,殘雪和霜凍瓦鱗。
織女無言千古恨,素娥有意十分春。
一聲黃鵠夜深歸,棲雀驚鳴觸殿扉。
北斗半垂樓閣外,風幡渾欲上云飛。
懸崖一徑石巑岏,世路何如棧道難。
衣濕行云天外去,花明古洞畫中看。
生憎阮籍窮猶醉,每愛王陽陰亦安。
不盡同來登眺興,更于川上細觀瀾。
渲青染黛淡于妝,軸轉江南畫卷長。
一扇窗開煙雨巷,幾年夢到水云鄉。
緘書絕袂何堪讀,故事錐心未肯忘。
款字斜題楊柳岸,猶聞濃墨有余香。
落日汎南溪,
野艇沿流去。
隔水望儂家,
云深杳何處。
暖煙稠,芳草遍。簾卷綠陰深院。
鶯款語,燕嫞飛。還疑春未歸。
短長愁,深淺意。都付一年花事。
才薄暖,似新涼。銷香晝漸長。
素秋秋在水,木葉下,洞庭初。看渺渺瓊田,茫茫玉界,黯黯平蕪。
晴湖。沼吳去后,瑩柔瀾、猶似女兒膚。萬頃海驚化石,一泓月浸成珠。
蘧篨。呵壁狂呼。誰主客,甚黃蘇。嘆無用年華,無功文字,無準乘除。
躊躇。鬅鬙我發,過仙山、宜濯不宜梳。夜半宮城近也,回橈怕有啼烏。
而翁扣竹扃,拈出兩詩新。
涼柄骎骎置,秋檠隱隱親。
年勞須制勝,日益是刊陳。
翰長淵源地,山陰試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