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 其三十六
螺殼漫山紙蝶飛
攜雛扶老語依依
紅羅散影銅蕭響
知是誰家掃墓歸
螺殼漫山紙蝶飛
攜雛扶老語依依
紅羅散影銅蕭響
知是誰家掃墓歸
螺殼狀的墳頭遍布山野,紙錢像蝴蝶般紛飛;人們帶著孩子攙扶老人,話語間滿是依戀。紅色羅衣的身影散落,銅簫聲悠揚響起;不知是哪戶人家掃墓歸來。
螺殼:此處指墳頭形狀如螺殼,或代指墳冢。
紙蝶:焚燒的紙錢,因隨風飛舞似蝶,故稱。
攜雛扶老:帶著幼童,攙扶老人,形容家族同行。
語依依:話語溫柔,戀戀不舍,體現追思之情。
紅羅:紅色絲織品,指掃墓者的衣飾。
銅蕭:銅制的簫,此處指掃墓時吹奏的樂器。
此詩為龔自珍《己亥雜詩》組詩之一,寫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作者辭官南歸途中。詩中描繪的清明掃墓場景,是作者沿途觀察民間風俗的記錄,反映了清代社會的祭祀傳統。
詩中以清明掃墓為題材,通過具體物象與場景刻畫,展現民間祭祀風俗的溫情與哀婉,語言質樸,畫面鮮活,是《己亥雜詩》中反映社會生活的代表性作品。
遍園林綠暗,渾如翠幄。下無一片是花萼。可恨狂風橫雨,忒煞情薄。盡底把、韶華送卻。楊花無奈,是處穿簾透幕。豈知人意正蕭索。春去也,這般愁、沒處安著。怎奈向、黃昏院落。
風定帆初落,籬根泊晚晴。寒潮隨月上,秋水共天清。隔竹見燈影,橫江聞鶴聲。有懷愁不寐,坐數驛樓更。
五載江淮百戰場,乾坤舉目總堪傷。巳聞盜賊多于蟻,無柰官軍暴似狼。綠水青山人寂寂,長煙蔓草日荒荒。弟兄零落音書絕,腸斷春風一雁行。
釘空露痕跡,補云留罅隙。目機銖兩中,思慮所不及。象王卓立回旋,師子翻身跳躑。眼光常蓋人天,對面識與不識。識則火外有熱,不識則水中無濕。劈破云門一字關,個中乾燥如瓊液。
朱明燁燁,品匯嘉悅。鮮潔齊均,以莫不達。祝融司造,薰風維時。皇人法天,南面象離。萬物相見,茂昭大夏。昭告昊穹,百神來下。
疏花斜映玉玲瓏,曾見誠翁與放翁。猶有舊時相識在,幾回搔首立春風。
又欲其生樹上苔。
裝點煙霞,剪裁鶯■,春風縮了柔鄉。小樣亭臺,繞伊尺咫銀墻。絳珠枉道歸離恨,砌相思猶住瀟湘。認啼鵑,綠瘦紗窗,■褪斜陽。分明一掬梁溪水,問溶溶底事,學做回腸。幾日深閨,費他心手商量。個中結構知何似,似■梁■艷文章。怕傷春,分付蠶娘,移過西廂。
卻從塵外望塵中,無限樓臺煙雨濛。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尋孤塔認西東。
未曉南山去,從禽夜不歸。凡行多少地,十二所更衣。
雞鳴戒仆御,具食起就涂。僅取資給周,豈謂車騎都。行過青齊野,忍見人逃逋。翁姑累帶索,跟脛無完膚。即欲與盤餐,但可飽一夫。遲遲去國旌,能得不疾驅。
小山佳樹愛幽深,并秀聯芳不作林。一徑露華秋冉冉,兩窗云影晝沈沈。天風浩蕩清無際,月窟凄涼醉不禁。寄語吳剛莫相惱,須教接葉布庭陰。
壽藤伴我倚秋風,老去無詩意轉慵。只是看花非覓句,清香錯認惱沖龍。
名花傾國占宮闈,香損僝風傍路飛。卻憶夜來宮里事,篋中未熨袞龍衣。
叻氣秋腴雪,秀目椹口。其骨臨濟,其髓雪竇。袖手儼然,不落滲漏。一千龍象之冠,七世云門之后。君看一句當機,笑中脫略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