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宮
金盆濯足段文昌
乞索家風飽便忘
他日楚人能一炬
又從焦土說阿房
金盆濯足段文昌
乞索家風飽便忘
他日楚人能一炬
又從焦土說阿房
段文昌用金盆洗腳(生活奢靡),當年清苦求告的家風在飽足后便被遺忘。他日楚人(項羽)放起一把大火(燒毀阿房宮),又對著焦土談論阿房宮的往事。
段文昌:唐代大臣,此處代指由清苦轉而奢靡的官僚。
濯(zhuó)足:洗腳。
乞索家風:指清苦、求告的門風,喻指原本節儉的生活狀態。
楚人一炬:化用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指項羽火燒阿房宮的典故。
阿房(ē páng):即阿房宮,秦代奢華宮殿,象征因奢靡而覆滅的歷史教訓。
此詩當為借古諷今之作。詩人見當時官僚得勢后忘卻清苦本源、奢靡無度,故以唐代段文昌為例,結合秦代阿房宮因奢而焚的典故,暗諷現實官場風氣,警示歷史輪回之鑒。
詩以段文昌前后生活對比起筆,繼以阿房宮焚毀的歷史教訓收束,通過“奢-忘-焚-嘆”的邏輯鏈,批判官僚忘本與奢靡之弊,借古事喻現實,短小精悍而立意深刻。
蒼生倚大臣,此風破南極。開邊一何多,至死難塞責。
違時空獻策,落魄出燕南。戀闕情無極,離人思不堪。綠楊鶯睍睆,青草馬驂驔。總是飄蓬客,何時又盍簪。
時來一釣會連鰲,舌在誰羞舊缊袍。風骨自慚非太白,高吟大醉浪推豪。
海天冥冥同一色,雪花墜地大如席。大兇奰屃號長風,片片吹落淇園中。淇園之中何所有,瑯玕個個青蘢蔥。瑯玕白雪兩相敵,萬籟無聲晝岑寂。孤鸞獨鶴手可招,玉龍翠虬寒不蟄。此時獨有高潔人,愛此瀟灑來相親。手攜神仙綠玉杖,行隨玉樹歌陽春。歲寒之節世□識,挺挺長身抱虛直。會待金烏出旸谷,環佩鏘鏗弄蒼玉。始知不與雪俱消,要與人間洗塵俗。
戰國荀卿子,原自不識性。為國張四維,其言較純正。四維性中物,世人或未知。反躬自點檢,不覺生忸怩。
歲儉何曾敢吃漿,早于世路似忘羊。桃花飯有秦人味,不染膏粱脂膩香。
諸將邀勛各逞能,邊軍反側寢還興。撫哺休誇桂元帥,綏來還有蔡中丞。
半去還來繞舊叢,半隨胡蝶便西東。從交滿地無人掃,快意甘心薄倖風。
黃山夜泊蘆花灘,北斗垂天篷底看。有客吳吟促我興,調高上徹浮云端。蛟龍側耳海波靜,猿狖無聲山月寒。悠悠半空倏忽墮,金石交音滿吾坐。曲罷始聞新都鐘,楓林煙岸閃漁火。今夕佳會復何許,乘秋早發橫江舵。
辛姜一手陽春曲。咫尺便看追玉局。興來平地看青春,詩人空腸宜萼綠。君詞多骨吾多肉。瘦硬通神君所獨。輿君同合字臞仙,昔有吳儂歌裂竹。
三月南州草木長,落花飛絮滿池塘。東君也惜天涯客,盡放春光過界墻。
肴出駝峰酒送泉,新詩珠玉盡堪傳。空江木落年華晚,幽樹梅開淑氣先。鐘阜移尊聊此夕,玉堂載筆是何年。司徒門第今韋杜,時論真同尺五天。
聯騎來登卯酉山,老君玉局護闌干。步虛殿上香云繞,空翠蕭森北斗寒。
平湖一鑒涵空明,千鬟照影群峰晴。慈云或將花雨過,幽泉盡學松濤鳴。清猿對戶忽長嘯,老鶴下階時獨行。何人最得此中趣,無著天親好弟兄。
江陵素乏橘千株,貧甚唯收柿葉書。擬叩富兒謀貸粟,及門無奈足趑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