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半后無云而月色微淡尤為絕景
輕煙薄靄九霄寒
素月渾如隔縠看
此夕洞庭應更好
誰能從我跨青鸞
輕煙薄靄九霄寒
素月渾如隔縠看
此夕洞庭應更好
誰能從我跨青鸞
輕薄的煙霧與云靄在高空中彌漫,帶著陣陣寒意;明月仿佛隔著一層薄紗,朦朧微淡。今夜的洞庭湖景色應該更加美好,有誰能與我一同駕乘青鸞,共賞這絕景呢?
薄靄(ǎi):輕淡的云氣。
九霄:指高空,古代傳說天有九重,故稱九霄。
素月:潔白的月亮,即明月。
縠(hú):有皺紋的紗,此處形容月色朦朧如隔薄紗。
洞庭: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
青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常作為仙人坐騎,象征祥瑞與超脫。
此詩當創作于中秋之夜。詩人夜半賞月,見空中無濃云遮蔽,月色卻因輕煙薄靄顯得微淡朦朧,覺此景獨特絕美,遂以詩記之。彼時詩人或心境閑適,陶醉于自然之趣,兼懷超脫凡俗的浪漫情思。
詩以“月色微淡”為核心,描繪中秋夜半獨特之景,通過細膩的環境描寫與浪漫的想象(跨青鸞),展現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與超脫情懷。語言清新,意境幽美,是詠中秋月景的別趣之作。
踏煙沖霧不知寒,繞遍山厓復水干。峰擁夕陽遙駐馬,石懸高洞仰憑闌。疏鐘隔澗深堪聽,老菊垂花素可餐。傳語北臺三節使,擬拚明日盡馀歡。
開鏡珠璣匣,盤龍百鍊金。使君持照妾,不解照君心。
銀臺名重兩京傳,三載功高翰墨筵。南去地瞻鐘阜近,北來人仰鄭公賢。推恩喜奉回鑾錦,贈別思臨洗句泉。多士只今窺大業,肯從江海計流年。
千古誰傳海上山,坐令人主厭塵寰。蓬萊果有神仙在,應悔虛名落世間。
秋旸如火灼肌膚,世念功名一點無。晚洞龍歸帶飛雨,臥看檐溜落階除。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要見無因見,拚了終難拚。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
亭子高連睥睨齊,相逢倒屣共君躋。尊開北海憑溪轉,坐對西山返照低。金闕曉開云外擁,玉樓煙裊雨中迷。清時休沐堪乘興,刻燭新詩子夜題。
伏龍欲夾太陽飛,獨柱擎天力弗支。北海風沙漫漢節,浯溪煙雨暗唐碑。書空已恨天時去,惜往徒懷國士知。抱膝對人復何語,紛紛坐冢臥為尸。
萬里楚天色,君行意若何。收將和氏璞,聽遍郢人歌。帆影洞庭盡,馬蹄衡岳多。勝游知有賦,莫惜吊湘娥。
天外東風吹塞沙,忽聞歸雁落梅花。江城此夜正春雨,獨倚闌干心到家。
兩都清望許誰先,留鑰恩深遽引年。陵路曉辭松罷雪,江船春坐水連天。山林歲月從今得,編簡勛名與世傳。舊里龍灣草堂勝,手栽松菊故依然。
寒勒老梅堅抱蕊,霎時便轉溫馨。自簪殘菊制頹齡。涵濡均雨露,喜驗鬢邊青。叢集愆尤如可贖,忍令錯過今生。百花齊向眼前明。春陽無限好,相共踏歌行。
未須韋杜家家到,一出城門便不同。折簡敢為難致客,披襟先受不訾風。中年畏病長辭酒,他日重游定作翁。聞有袁家紫開遍,尚馀春色繞芳叢。
月明城上響邊笳,一枕三更夢到家。不耐楚氛真僻性,賦詩酌酒與瓊花。
大鳳先飛上丹闕,小鳳隨飛出丹穴。皇家結網未全疏,入眼平生兩奇絕。春風簉羽驂龍翔,文章五色明朝陽。鹓班共指不易得,舊家似出三槐王。清咮時聞起阿閣,和氣還應葉韶籥。舜文有道致祥多,遠陋西京奏神雀。垣竹枰梧高入天,喧啾百鳥空茫然。愿加自寶奉明主,聽取人歌雙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