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一作客
苔繡銀刀佩古囊,
雞聲勒馬著衣裳。
揮杯滿目皆朋友,
亂世逢場即故鄉。
斷岸孤舟千里夢,
曉天殘月萬家霜。
悲予獨自看花后,
春柳深深冷草堂。
苔繡銀刀佩古囊,
雞聲勒馬著衣裳。
揮杯滿目皆朋友,
亂世逢場即故鄉。
斷岸孤舟千里夢,
曉天殘月萬家霜。
悲予獨自看花后,
春柳深深冷草堂。
銀刀上苔痕斑駁,佩著古老的囊袋;雞鳴時分勒住馬,穿好衣裳準備出發。舉杯望去滿座都是朋友,亂世中相遇處便是故鄉。陡峭江岸孤舟載著千里歸夢,清晨天空殘月映著萬家霜色。可嘆我獨自看過花開后,春柳深深籠罩著清冷的草堂。
苔繡:銀刀因年久而銹跡斑斑,如苔痕凝結。
古囊:陳舊的囊袋,或指友人攜帶的行裝。
勒馬:拉住馬韁繩,指停馬整理行裝。
逢場:原指臨時聚會的場所,此處指亂世中偶然相聚的地方。
斷岸:陡峭的江岸。
曉天殘月:清晨天空中殘留的月亮,烘托清冷氛圍。
冷草堂:清冷的居所,或指詩人獨居的簡陋住處。
此詩應創作于社會動蕩時期(如晚唐或五代亂世)。詩人與友人在漂泊中短暫相聚,又面臨離別,故借送別之景抒發亂世中身如浮萍、聚散無常的感慨。
全詩以送別為線索,前半寫相聚之暖(‘揮杯滿座’),后半轉寫離別之寒(‘孤舟殘月’‘冷草堂’),通過今昔對比,突出亂世中漂泊無依的主題,情感真摯,意境蒼涼。
姜夔荒冢白蘋深,鸑鷟無聲結綠沈。擬向鄱陽尋后杜,只招張叟聽君吟。
落花水流春滿路,走紅鞠鞠羅塵步,繡襦鴛鴦暖香霧。暖香霧,酒光獰。紅映肉,太嬌生。
舟行竟日雨冥冥,晚飯凄涼送客亭。云羃亂山看不見,隔江惟有一堆青。
聞說薰風會計軒,蜀葵開遍錦云繁。濃陰更可消炎暑,僻地誰能絕市喧。載酒幾人來北郭,聯鑣一日下西垣。知君無限傾陽意,不羨閒花種滿園。
皂囊欲奏建章前,使者停驄尺五天。莫論埋輪稱柱史,已從攬轡向秦川。澤覃涸轍全蘇鮒,霜入穹廬欲凈煙。結綬交情頻徙倚,笑看父老擁離筵。
草閣垂簾晝掩扉,客來知我出門稀。鳥鳴淡與人相對,花落方知春已歸。
未須重話宣南,虜氛消向帷燈里。驚疑樹影,遲回驛使,悽笳四起。國有人焉,我何為者,理應休矣。但殘編坐擁,么弦漫撥,共明月,成深契。已分今生愁悴。懺多生、斷魂千里。馀寒自忍,蹇修誰托,雁音難寄。白雪詞情,艷陽天氣,怎能堪此。看孤飛老鶴,云羅漸斂,把蒼穹倚。
詔書宣召北門歸,戀闕懷鄉愿不違。行愛云山過舊里,步紆星履上彤闈。朝廷正倚臺綱重,天日長瞻帝座輝。雄峻古稱三獨坐,百寮回首避霜威。
他山有奇石,鐫鑿煩良工。制成三尺馀,簨軸旋其中。齒齒铓鍔堅,就彼磈塊功。一轉土膏潤,再轉春泥融。轣轆復轣轆,妙用無終窮。遄觀萬頃綠,粼粼漾春風。不辭處泥濘,但愿歌年豐。
從容中道絕功勛,野鶴昂藏不類群。雙眼炯如潭底月,一身閑似嶺頭云。撮來大地如粟粒,放去龜毛重九斤。三載相依話疇昔,我初無說子無聞。
剡剡星虹白日寒,山香一曲落云端。乘虬道士排空去,怒雨聲搖碧玉巒。
一帆辭槜李,兩日到云間。江路依松轉,柴門映竹關。顏隨秋色老,夢逐暮潮還。忽聽華亭鶴,悵然思舊山。
洞門黃葉鎖秋深,野客來游悵古今。恍惚漫傳龍跡在,虛明真似佛光臨。蒼空日月流元化,白晝云雷起太陰。昏黑下山蘿徑遠,殿鐘龕磬裊馀音。
綠水池邊舊釣磯,何時歸去濯征衣。千年城郭應無恙,祇怕風塵老令威。
五云樓閣世間無,日月龍光出綺疏。王母眾中金羽蓋,雙成扶下紫云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