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行贈別內作二首 其二
蕓窗廿載苦埋頭,
才喜今朝得壯游。
好待報章秋有約,
雙星良會拜牽牛。
蕓窗廿載苦埋頭,
才喜今朝得壯游。
好待報章秋有約,
雙星良會拜牽牛。
在書齋中苦讀二十載,今日才欣喜能踏上壯游的旅程。期待秋日能有書信相報,如同牛郎織女在七夕美好相會。
蕓窗:指書齋,因古人常于書中放置蕓草驅蟲,故以“蕓窗”代指書齋。
廿載(niàn zǎi):二十年,“廿”為二十的合寫字。
壯游:指有意義的遠行,多指出游求取功名或增長見識。
報章:指書信往來,“報”即回復,“章”此處代指書信。
雙星:指牛郎星與織女星,代指分隔兩地的戀人。
良會:美好的相會。
牽牛:即牽牛星,神話中與織女星隔銀河相望的牛郎化身。
此詩應為詩人準備遠行(如求取功名、赴任等)時,作別妻子所寫。創作背景或為古代士人外出闖蕩的社會環境,詩中“壯游”暗含對未來的期待,“雙星”則寄寓與妻子分隔的不舍及團聚之愿。
全詩以“苦讀—壯游—寄情—盼聚”為脈絡,前兩句寫苦讀得償的欣喜,后兩句借七夕典故表思念,語言質樸而情感深厚,展現了夫妻間的深情與對未來的希望。
萬古幽人在澗阿,百年孤憤竟如何?無人說與天隨子,春草輸贏校幾多。
水色山光如畫,悠然桂楫棠舟。鏡澈平湖明月下,翠溶叢柳斷橋頭。隨興恣勾留。此事人應相羨,年間三度重游。西子豐姿千古韻,淡妝濃抹總風流。天地一沙鷗。
白金作顆非椎成,中有萬粟嚼輕冰。戎州夏畦少蔬供,感君來飯在家僧。
筑城入荒草,白沙無煙莽浩浩。筑城上高山,崩崖錯崿青冥間。我生不辰可奈何,昔日防胡今備倭。馮馮一杵復一杵,丁夫如云汗如雨。星火出門露黑歸,野田苗稀黃雀飛。今年縣官復征稅,城下相逢只垂淚。
十里江城路,懷人過五陵。交情深尺牘,別夢醒孤燈。我已歌衰鳳,君還賦大鵬。高樓秋月白,尊酒共誰登。
風雨滿空霏,總得江山妙。洗出湖光鏡似明,不受纖塵涴。心事竟堪憑,天意真難料。呼吸豐年頃刻間,也合軒渠笑。
桂影月中現,桂香天外飄。玉佩湘娥解,錦瑟佳人調。燈青蘭膏煖,灰寒沉水消。城鴉啼粉堞,河落曙蕭蕭。
仲冬風物肅陰陰,飛夢時時繞故林。遂使煙霞歸吏隱,翻令山水負幽尋。同瞻石室浮云近,西望漓江去路深。臨發因聲更相謝,天涯珍重故人心。
大隱留斯地,喧中寂本佳。雨肥蒼耳色,秋老決明芽。佛了三生幻,僧防一念差。經函千萬卷,苦海浩無涯。
河間建王略,中道乃摧折。令子實繼之,神武紹休烈。已懸徹侯印,遂秉將壇鉞。長驅掃南交,富良波為血。三縛叛王歸,干城歸版籍。首發吳濞謀,精誠昭日月。晚辭北軍柄,遂冠坐論列。輿尸豎子哉,玉石同茲孽。
夏盡炎氣微,火息涼風生。綠草未傾色,白露已盈庭。遠視秋云發,近聽寒蟬鳴。運移矜物化,川上感馀情。
貧女傷莫年,有淚不可挹。秦川五色錦,半世勞獨織??椈者^眼,新故總塵跡。撫機悲歲年,顏貌非故夕。妾心比錦絲,絲長恨無極。繡衾雙鴛鴦,抱此欲誰適。沃桑嘆黃隕,尚肯賦梅實。悠悠世上兒,何處堪食息。
蚤聞楊氏傳清白,千載君家更紹芳。庭竹蕭蕭帶殘雪,粵南應為比甘棠。
山中逐興游人日,人日相逢盡好人。策杖攜尊尋帶水,評花酌酒滌凡塵。去時險道重重歷,轉路周行步步新。醉插山花霜鬢客,舉頭即見太平春。
晚泊高郵城,雨雪竟連日。念彼役人勞,寓此盂城驛。扁舟候晴發,河冰復鱗積。因之累宿留,令我心悁悒。忽報寒冱解,喜泛春流碧。直過大江東,此地成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