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沈茂實小園偶書 其二
秋風粳稻又嘗新
續食年年肯濟貧
遠學佺期響□□
近同東老致仙人
貴公勛業一杯水
俗子面顏三斛塵
流火授衣誦豳什
戒寒深恐雁來賓
秋風粳稻又嘗新
續食年年肯濟貧
遠學佺期響□□
近同東老致仙人
貴公勛業一杯水
俗子面顏三斛塵
流火授衣誦豳什
戒寒深恐雁來賓
秋風中又品嘗到新收的粳米稻,年年有糧接續,肯于救濟貧困。遠效沈佺期的詩韻(原句有缺字),近與東老一樣招致仙人。權貴的功勛事業如一杯水般微薄,凡俗之輩的面容沾滿三斛塵埃。流火時節縫制冬衣,吟誦《豳風》篇章;警惕寒冷,深恐大雁作為賓客到來(指秋深)。
粳稻:粳(jīng)稻,水稻的一種,米質黏性較強,口感較好。
佺期:指唐代詩人沈佺期(約656-713),字云卿,善作律詩,與宋之問并稱‘沈宋’。
東老:指許邁,字遠游,東晉道士,傳說能招致仙人,蘇軾曾作《東老庵詩》記之。
流火:出自《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指大火星(心宿二)向西沉落,預示秋季來臨。
授衣:指縫制冬衣,《豳風·七月》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豳什:《詩經》中《豳風》的篇章,什,《詩經》的雅、頌部分以十篇為一卷,稱‘什’。
雁來賓:古代物候術語,指寒露節氣后,大雁作為‘賓客’陸續南飛而來。
此詩為次韻(依和韻)沈茂實《小園偶書》組詩的第二首,當作于秋季。詩人于小園中見秋日新收,觸景生情,結合自身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寫下此詩以和友人,反映了當時文人交游唱和的雅趣及對田園生活的關注。
全詩以秋日田園新收為引,通過用典與對比,表達對隱逸生活的追慕和對世俗名利的淡泊。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展現了詩人超脫的心境與對傳統雅文化的繼承。
五月江風多自南,停舟滯雨興難堪。呂公磯送驚心浪,大別山凝撲面嵐。北海酒尊空已久,善和書冊遠誰探。妻兒不解窮通理,看掛明朝十日帆。
極目平安火,鄉云白似紅。朔風悲立馬,南雪滯征鴻。燐野荒寒日,腥川恣渴虹。天涯微宦客,愁坐似羈籠。
海北多年一釣船,大翼遨空魚躍川。盡言天下知音少,白雪不知何處弦。
清飆槭槭響林柯,夜宿秋堂冷簟波。睡醒不禁鄉思切,滿庭明月候蟲多。
梅竹影參差,東窗日上時。坐看群羽集,如從九苞儀。緗素馀文彩,云霄憶別離。歲寒平日意,誰報故人知。
杭城落月早潮生,憲府松杉風亂鳴。伏枕待三從劾免,移文滿百不留行。何人更許彈冠會,唯爾還堪倒屣迎。十載寒溫無長物,一時出處有馀情。酒斟白玉吳姬色,賦擲黃金楚客聲。大抵冥鴻心自遠,曾來老驥氣難平。浮云在昔懸秦望,北斗依然捧漢京。吏挾江湖才是傲,交論冰雪未為清。官聯西省聞題柱,家本同鄉見請纓。誰似兩朝銜寵遇,它如群少失縱橫。樽前且抗持螯手,世上空傳染翰名。須聽松杉風再起,晚潮乘月到杭城。
平生賦性本疏頑,拙宦雖縻心自閑。黃菊尚留秋后徑,白云長在望中山。瘦軀多病惟儲藥,空屋無錢不用關。松下兒童應笑我,鬢毛只為作詩斑。不出門庭腰腳頑,幅巾短褐稱蕭閑。墨濃硯石迷雊眼,香暖爐煙起博山。睡美黑甜便老懶,飲酣白墮息機關。今秋已負登高興,空想重巖細菊斑。
彩云飛入玉皇家,后土秋風更有花。壇上雕闌圍贗本,游人無數賞仙葩。
月隱重城徹宇光,此身不識在何鄉。駕肩掛轊喧方息,誰遣風枝當路揚。
只消舊雨已驚心,莫遣新晴更作陰。路轉綠荷仍翠柳,眼隨白鳥度青林。
越艷跡如掃,年年燒痕綠。歸僧踏嶺云,枯葉聲相觸。
舟行堤漸闊,圓影浸空清。浪蕩四山動,帆飛一葉輕。望遠心如醉,思親夢亦驚。君恩天廣大,那可不陳情。
局促居人海,何堪答遠書。一尊依白墮,四壁老相如。虱處豈無悶,鴻漸艱厥初。武昌無限柳,風雨亦懷予。
負郭高居晝不開,繞階流水綠于苔。花前洗筆供詩畫,馬上敲門知客來。深樹流鶯通宴席,碧香浮蟻滟春杯。官衙正在行軍幕,醉后何妨犯夜回。
著枝猶有露華腴,誰把紅紗罩玉膚。龍眼也隨君并熟,一生空作荔枝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