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卷五首 其三
春陰十日溪頭暗,
夜半西風雨腳收。
但覺奔霆吼空谷,
遙知萬壑正爭流。
春陰十日溪頭暗,
夜半西風雨腳收。
但覺奔霆吼空谷,
遙知萬壑正爭流。
春日里連續十天的陰云籠罩,溪頭一片昏暗;半夜時分西風驟起,雨勢漸漸收住。只覺得轟鳴的雷聲在空谷中震蕩,便能遙想到無數山谷里的溪水正爭相奔涌。
春陰:春日的陰云。
雨腳收:雨勢減弱停止,雨腳指密集的雨點。
奔霆:轟鳴的雷霆。
萬壑:眾多的山谷。
爭流:溪水因雨水增多而爭相奔涌。
此詩應為作者為一幅春日山谷畫卷所作題詩。詩人通過觀察畫中陰云、溪谷等元素,結合想象還原雨后山谷由雨停到溪涌的變化過程,借詩筆再現畫境之妙。
全詩圍繞畫卷春景展開,以簡練語言描繪陰雨初停后山谷雷霆震響、溪水奔涌的景象,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既再現畫中意境,又展現自然生機,體現了題畫詩'詩畫互映'的藝術特色。
旅食唯草草,此生誰我同。
故園魂夢外,長路別離中。
人事萍隨水,年光鳥過空。
欲吟先落淚,多是怨途窮。
山云蟬滿樹,欲住更何安。
上國回將晚,孤峰別自難。
磧遙鴻未到,江近夜先寒。
泉石雖堪戀,行人不愿看。
平蕪望已極,況復倚凌歊。
江截吳山斷,天臨楚澤遙。
云帆高出樹,水市迥分橋。
立久斜陽盡,無言似寂寥。
南朝山半寺,謝脁故鄉鄰。
嶺上非無主,秋詩復有人。
高禪星月近,野火虎狼馴。
舊許陪閑社,終應待此身。
高秋偏入望,霽景倍關情。
落木滿江水,離人懷渭城。
山高孤戍斷,野極暮天平。
漁父時相問,羞真道姓名。
徒為經異岳,不得訪靈蹤。
日盡行難盡,千重復萬重。
云垂多作雨,雷動半和鐘。
孤竹人藏處,無因認本峰。
茫茫沙漠廣,漸遠赫連城。
堡迥烽相見,河移浪旋生。
無蟬嘶折柳,有寇似防兵。
不耐饑寒迫,終誰至此行。
四面波濤匝,中樓日月鄰。
上窮如出世,下瞷忽驚神。
剎礙長空鳥,船通外國人。
房房皆疊石,風掃永無塵。
汩沒與辛勤,全鐘在此身。
半生為下客,終老托何人。
兩鬢關中改,千巖海上春。
青云知有路,自是致無因。
遠役與歸愁,同來渭水頭。
南浮應到海,北去阻無州。
楚雨天連地,胡風夏甚秋。
江人如見問,為話復貧游。
狂戎侵內地,左轄去蕭關。
走馬沖邊雪,鳴鞞動塞山。
風收枯草定,月滿廣沙閑。
西繞河蘭匝,應多隔歲還。
一第久乖期,深心已自疑。
滄江歸恨遠,紫閣別愁遲。
稽古成何事,龍鐘負已知。
依門非近日,不慮舊恩移。
在漢信垂功,于唐道更隆。
一川留古跡,多代仰高風。
樹折巢墮鳥,階荒草覆蟲。
行人過豈少,獨駐夕陽中。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
初離何處樹,又發去年聲。
未蛻唯愁動,才飛似解驚。
聞來鄰海徼,恨起過邊城。
騷屑隨風遠,悠揚類雪輕。
報秋涼漸至,嘶月思偏清。
互默疑相答,微搖似欲行。
繁音人已厭,朽殼蟻猶爭。
朝士嚴冠飾,宮嬪逞鬢名。
亂依西日噪,多引北歸情。
筱露凝潛吸,蛛絲忽迸縈。
此時吟立者,不覺萬愁生。
近甸名偏著,登城景又寬。
半空分太華,極目是長安。
雪助河流漲,人耕燒色殘。
閑來時甚少,欲下重憑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