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六和塔秀江亭璧閒留題
江外參差列萬山,
我家深在萬山間。
好山正不用錢買,
但要未老身先閑。
長江比愁終似少,
江水能回愁不了。
扁舟何日過西陵,
鄮山佳處吾歸老。
江外參差列萬山,
我家深在萬山間。
好山正不用錢買,
但要未老身先閑。
長江比愁終似少,
江水能回愁不了。
扁舟何日過西陵,
鄮山佳處吾歸老。
江的另一邊,高低錯落排列著無數山巒,我的家就深藏在這萬重山之間。欣賞這美好的山景本不需要花費錢財購買,只需要人在未老之時先讓身心得以閑適。長江的長度與我的愁緒相比終究還是短了些,江水能夠回流卻無法帶走我的愁思。何時能乘一葉扁舟經過西陵,我愿在鄮山風景佳處安度晚年。
次韻:和詩的一種方式,指按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次序來酬和。
六和塔:位于今浙江杭州錢塘江畔,始建于北宋,為古代觀江攬勝之地。
參差:高低不齊的樣子。
鄮山:古山名,位于今浙江寧波一帶,此處代指理想中的歸隱之地。
歸老:指年老時回歸某處安度晚年。
此詩為作者游覽杭州六和塔時,見壁上題詩而次韻和作。創作背景或與宋代文人喜愛山水游歷、寄情自然的風氣相關,反映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及內心的愁緒。
全詩以山水為引,由景及情,前半寫賞山之樂需“身閑”,后半借江、愁對照,引出歸老鄮山的愿望,主旨清晰,情感真摯,展現了宋代文人寄情山水、追求閑適的精神傾向。
知現維摩病,莫淫皇甫書。
去歸吾未可,調治爾何如。
眼忌時時拭,頭便日日梳。
首先懲忿怒,次第學呵噓。
三春含造化,一雨灑空虛。
寒色宵無定,輕陰晝未舒。
亭臺花色重,道路馬蹄疏。
燕雀乘風便,應言莫我如。
遠遠平山淺淺溪,人家栽竹當藩籬。
雪霜盡臘青如昨,風月乘春綠更滋。
淡薄冷光浮莽蒼,招搖清影落漣漪。
故園所富今幾頃,會有歸來筑隠時。
駕言之石城,爰至高陽池。
是時春始和,池水生渺彌。
徒能躊躇顧,不及酩酊歸。
令人憶山翁,倒著白接?。
來問清漳病,煩置東武酒。
敬窺石窌君,愛始士衡母。
大論窺道奧,禪關恣深叩。
是非棄糠粃,直與造化友。
人游于一世,萬事俱非偶。
養疾先息念,息念他何有。
此言乃良藥,不在砭石后。
長日從公游,徑醉須五斗。
吾行不能休,中夜或不寐。
悠悠此時心,往返徧萬類。
鰥魚固不瞑,夢蝶亦無事。
紛紛爾何為,百慮終一致。
學易非吾敢,疲駑亦勉旃。
冥心二篇策,皓首一韋編。
憂患生拘羑,幾微續草玄。
相期須畛域,慎勿泥蹄筌。
岸岸垂楊障綠陰,時時好鳥囀清音。
昭回河漢波瀾闊,方丈蓬萊雨露深。
到處香煙濃作霧,誰家珠翠密成林。
爭標想見千人唱,聲入青云畫鼓深。
未得臨流一醉觀,江山應是怨無端。
苦吟夜月橫詩筆,爛醉秋風把釣竿。
溪瀨最宜霜后聽,峰巒曾向雨中看。
輸君瞬息窮千里,苒苒羈懷幾萬般。
匆匆燈火著征衫,客勸賓酬酒既酣。
老馬經時俱首北,大鵬今日會圖南。
擬尋樂事羞華發,欲問生涯指舊庵。
貪惜上恩歸未得,素餐自愧百無堪。
聞說當年鹓鷺班,諫書無數慰龍顏。
水橫潁首歸新第,云斷峨眉憶舊山。
漫有新詩名海內,曾聞雅樂獻河間。
西湖今日春應好,想見扁舟載月還。
霆聲破幽鬰,雨點散空虛。
日夕分長短,陰陽競慘舒。
柳絲吹細細,花片落疏疏。
試望孤城遠,江山畫不如。
最憶東林好,真珠細細花。
滄溟分瑞色,蓬蓽見春華。
雨壓纖枝轉,風吹小葉斜。
化工纖巧甚,無怪世情奢。
中宵八九夢親闈,笑逐兒童戲彩衣。
起覺片身猶逆旅,化為雙淚落征衣。
祇嗟輕逐孤蓬轉,安得爭先去鳥飛。
薄宦自傷無以養,亦知從昔戒脂韋。
天上春來今幾時,園林已自足光輝。
桃心欲放輕紅出,柳眼初分嫩綠歸。
解凍暖風吹浩蕩,養花新雨落霏微。
知君準擬多行樂,佳句何妨及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