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奉圣祖玉清昭應宮十一首 其二 奉香用《靈安》。
芳氣上浹,飆馭下臨。
紹承丕緒,永勵精明。
氤氳成霧,蔥郁垂陰。
虔恭對越,介祉攸欽。
芳氣上浹,飆馭下臨。
紹承丕緒,永勵精明。
氤氳成霧,蔥郁垂陰。
虔恭對越,介祉攸欽。
芬芳香氣向上彌漫,神靈的車駕降臨。繼承偉大的帝業,永遠激勵自己保持精明。香氣氤氳化作云霧,蔥蘢的氣息垂下陰影。虔誠恭敬地面對神靈,敬重地祈求福祉。
浹:彌漫、遍及。
飆馭:神靈乘坐的車駕。
丕緒:偉大的帝業。
氤氳:形容煙或云氣濃郁。
對越:對揚,指配享,祭神。
介祉:大福。
此詩創作于宋真宗時期,當時大力推崇道教,修建玉清昭應宮供奉圣祖。真宗希望通過祭祀活動來鞏固統治、祈求神靈庇佑,此詩便是在祭祀時所用的樂章。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神靈的崇敬和祈求福祉,特點是莊重典雅,在當時的祭祀文化中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宋代統治者借助宗教來維護統治的意圖。
喜連宵、四郊春雨。紛紛一陣紅去。東君不愛閑桃李,春色尚馀分數。云影住。任繡勒香輪,且阻尋芳路。農家相語。漸南畝浮青,西江漲綠,芳沼點萍絮。
西成事,端的今年不誤。從他蝶恨蜂妒。鶯啼也怨春多雨,不解與春分訴。新燕舞。猶記得、雕梁舊日空巢土。天涯勞苦。望故國江山,東風吹淚,渺渺在何處。
一品斑衣捧壽卮,九旬慈母六旬兒。
功高靖海長城倚,心切循陔老圃知。
浥露英含堂北樹,傲霜花艷嶺南枝。
起居八座君恩問,旌節江東指日移。
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薩面。
菩薩與夜叉,不隔一條綿。
勘破婆子,面青眼黑。
趙州老漢,瞞我不得。
淩晨相送帝城東,回首君門隔九重。
行橐獨留封事草,貞心不改歲寒松。
花邊且對離筵酒,夢里猶聞禁苑鐘。
沅水謾勞遷謫恨,虞廷接武盡夔龍。
戚屬群臣盡見猜,
預憂身后又堪哀。
到頭委付何曾是,
虛把羅襦與彥回。
蒹葭曼衍浪縈回,波面雖平路不開。
溝瀆行舟休剡木,坳堂浮芥欲膠杯。
人如鳧雁俱游耳,江有魚龍安在哉。
但說渰名吾亦畏,輔渠有路莫重來。
湖水日益長,柳色日益深。
好鳥西山來,飛鳴過前林。
年華挽不留,陳跡曠難尋。
花開少共賞,酒熟惟孤斟。
王謝今編氓,曲水空山陰。
一樽欲吊古,已矣予何心。
紫宮華宴敞春風,密樹初花日映紅。向暮酒闌香不斷,始知春在綺羅中。
回廊曲榭稱春游,綠酒紅花白玉甌。借取游絲系西日,晚風吾上海棠樓。
碧浪滔滔,極目處、鏖兵遺跡。都銷盡、曹瞞雄壯,周郎俊杰。烏鵲千秋依樹宿,東風一夜飛灰滅。剩江山、灑落到坡仙,才難絕。
倚桂棹,心幽切。攜斗酒,神怡悅。綴畫圖片幅,古今披閱。羽扇無人談笑望,洞簫有客聲音咽。正清宵、唳鶴過翩翩,空明徹。
霧氣隱城郭,水光沿路明。
一天無月色,遍地是蛙聲。
寺遠鐘初動,泥深客早行。
前村在何處?隔樹有雞鳴。
綵筆翩翩凌紫氛,開尊繞膝共論文。
更嚴畫角悲能語,地僻清砧寂不聞。
誰散天香飛桂子,人從玉宇集仙群。
相攜佳句酬今夕,領略秋光已十分。
步怯瓊妃,舊凌波處,纈影淺砑文漪。記玉人夜嚼,潤回香吻,涼沁柔肌。消受聰明,小甌圓鏡是年時。東風解把,蘭舟催發,無計留伊。
歡悰漸冷如水,趁茸窗烘硯,寫寄相思。料傾脂河畔,翠鱗才上,錦字猶遲。成片春愁,斷紅和淚蹙流澌。銷除未,暈壺心、玉唾絲絲。
淡抹斜陽欲暮時,看花猶是惜歸遲。
馀香不信全消日,瘦影重疑未放枝。
草滿長堤成遠望,山圍故國剩相思。
清尊短拍年年事,腸斷深閨祇自知。
才疏不敢問雞壇,留得孤心待歲寒。
高詠欲從何地寄,枯桐能向幾人彈。
溪深兩岸禽聲囀,日落千山樹影殘。
卻喜釣臺新有約,故園歸去把漁竿。
海岳儲祥,符昌運、挺生前哲。天賦與、飄然才氣,凜然忠節。穎脫難藏沖斗劍,誓清行擊中流楫。二十年、麾節遍江湖,恩威浹。
香穗直,云峰列。觴羽急,鯨川竭。共介公眉壽,贊公賢業。出處已能齊二老,功名豈止超三杰。侍吾皇、千載帶金重,頭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