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嶺觀海寄賀明府
為訪丹砂令,言尋若木津。波光含日動,蜃氣斗霞新。欲跨摩霄鶴,還餐橫海鱗。紫霓雙節引,應對羽衣人。
一縱登臨目,蒼茫太宇空。斷山浮瀲滟,削壁判鴻蒙。地撼蛟龍斗,潮爭鼓角雄。憑高獨舒嘯,宛在水晶宮。
為訪丹砂令,言尋若木津。波光含日動,蜃氣斗霞新。欲跨摩霄鶴,還餐橫海鱗。紫霓雙節引,應對羽衣人。
一縱登臨目,蒼茫太宇空。斷山浮瀲滟,削壁判鴻蒙。地撼蛟龍斗,潮爭鼓角雄。憑高獨舒嘯,宛在水晶宮。
為尋訪煉丹藥的縣令,說是要探尋若木的仙津。波光中含著日光閃動,蜃氣與云霞爭奇斗新。想要騎上直上云霄的仙鶴,還想品嘗橫行大海的魚。紫霓和雙節引導著,應當去會見那羽衣仙人。一旦放眼遠眺,蒼茫的宇宙顯得空曠。斷山在波光中浮動,陡峭的石壁劃分出混沌。大地好似被蛟龍爭斗撼動,潮水如戰鼓號角般雄壯。獨自登高放聲長嘯,仿佛置身于水晶宮。
丹砂令:指煉丹藥的縣令。
若木津:若木的仙津,若木是神話中的樹。
蜃氣:即海市蜃樓現象。
摩霄鶴:能直上云霄的仙鶴。
橫海鱗:橫行大海的魚。
紫霓雙節:紫色的霓虹和雙節,象征仙人的儀仗。
羽衣人:指仙人。
鴻蒙: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銅鼓嶺時,被眼前的大海景觀所震撼,聯想到神話傳說,結合自己對超凡境界的向往而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定,詩人有閑情逸致進行游覽和創作。
此詩主旨是描繪銅鼓嶺觀海的所見所感,突出了景色的壯美和奇幻。其特點是想象豐富、意境開闊、語言華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藝術才華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歸雁行飛集澗阿,不貪江海稻粱多。峰頭一蕩雖然小,飲啄猶堪避網羅。
太息南冠久陸沉,百年風節見于今。王嘉不就公孫詔,朱泚寧移秀實心。遼海有靈歸夜月,荒原無樹著秋吟。不知江漢新降鬼,曾憶天朝雨露深。
吳生大士十六像,歲久塵昏蛛網絲。真物從來有真賞,息軒為作證明師。
玄武湖邊冷荻花。茫茫衰柳任風斜。石頭城上盡棲鴉。歷代爭雄成往跡,斜暉水冷剩鳴蛙。秦淮何處覓琵琶。
蘄州鬼,蘄州鬼,不畏爾力畏爾嘴。梟獍蛇蝎虎與狼,涂豕廁鼠糞蜣螂。投之有北北不受,安得五丁拔其舌,抽其腸。烏不啜爾血,犬不食爾肉。上帝欲為人作福,蘄州鬼入阿鼻獄。
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谷旦于逝,越以鬷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問道三千程,齋戒三閱日。齋齋致太虛,白日生爾室。
元老忠貞竭,中朝歷數屯。十年荒社稷,一夜盡君臣。野月寒難曙,江花慘不春。精魂應殺賊,莫但作星辰。
白首無兼味,黃齋只數莖。不知牙齒落,還與菜根爭。發甕醢雞笑,行堂熱椀鳴。辛酸贏一飽,多謝楗椎聲。
何處月明橋,花宮對浦潮。即今明月夜,時有客吹簫。
竹雨松濤響道房,瓜黃李碧酒筵香。人間何物熱不喘,此地蒼蠅凍欲僵。一水飛光帶城郭,千峰流翠上衣裳。窗前古水搖枝入,好掛輕絺細雪涼。
憐君獨泛靈洲水,永夜空門坐寂寥。云起半從山上石,月明還長澗邊潮。芝傳隱訣行堪食,桂遇幽人或可招。遙想焚香誦經處,更尋支遁問逍遙。
石丈新從湖上來,君家方筑水中臺。百年風力誰能挽,萬古云根我更培。袍笏有時真合取,斧尋何處尚須裁。題名未敢輕拈筆,恐露精光逼斗臺。
茅茨不剪小亭幽,白芷紅蘭已自秋。斜日一溪楊柳靜,水禽飛上釣魚舟。
風吹紙悵夜何其,夢里相逢慰別離。卻羨買臣無伉儷,自嫌陶令五男兒。半生辛苦憐同調,十載行藏愧所知。莫忘昔年風雨約,白云應赴楚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