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虎白龍詩 其二
姹女初生醉似泥,
千朝暗室不東西。
虔心日夜勤調火,
莫遣靈丹氣不齊。
姹女初生醉似泥,
千朝暗室不東西。
虔心日夜勤調火,
莫遣靈丹氣不齊。
少女剛剛誕生,醉得像泥一樣,在暗室中多日都辨不清方向。要虔誠地日夜勤奮地調節火候,不要讓靈丹的氣息不均勻。
姹女:在道教煉丹術中,常指水銀,這里可能象征修煉中某種具有靈性的物質。
千朝:多日,長時間。
不東西:分不清方向。
虔心:虔誠之心。
調火:調節火候,煉丹過程中關鍵步驟。
靈丹:道教所煉的丹藥。
此詩可能創作于道教煉丹盛行時期。當時人們追求長生不老,熱衷于煉丹術。詩人可能是一位煉丹者,在長期煉丹實踐中,將自己的經驗和心得以詩歌形式記錄下來。
這首詩主旨是講述煉丹要點,強調虔誠調火對煉制靈丹的重要性。它是研究古代道教煉丹文化的資料,反映當時煉丹風氣和人們的追求。
茜鏞紗輕,碧欞紙脆,不宜冬晚。為翻新樣,添換琉璃片片。任信風、吹過重翻,總疑遮煮一層絹。只書墻暖日,玲瓏透影,硯冰能泮。爛漫。供清玩。似云母畫屏,花濃目眩。燕寢凝香,最便消寒瓊宴??v周遭、掩映如云,仍朗朗隔窗易辨。到春時、窗外桃開,好覷春人面。
文章落落昌黎老,風物蕭蕭李謫仙。二子本來為獨擅,使君才力已雙全。
君應怪我留連久,我欲與君辭別難。白頭徒侶漸稀少,明日恐君無此歡。
街西三寺無一存,慈仁獨以松留痕。雙松成三久代嬗,望古銷盡漁洋魂。山光滿鏡昔登閣,戒公息叟遺孤墩。顧閻龕火接涼翠,中有梵籟無塵喧。詎知轉眼便泡影,窯像指畫同泥洹。三松倔強天所赦,物外不動寧非尊?人間何世獨也正,后秀足可追金元。欲知未來視過去,詩成圖就吾何言!
五日糟糠妾別夫,百年心事可曾孤。黃金買嘆桑陰下,不記堂前有阿姑。
片石崚嶒一鑒中,古祠猶為昔賢封。人間白鶴何年到,海上青騾有路通。修禊薦蘋仍越俗,登壇揮翰已齊風。韋玄世業丹霄近,翹望關門氣郁蔥。
白蓮亭下柳垂絲,正是春波涮馬時。宮女隔花相倚看,如龍步驟出漣漪。
重修山下舊時溪,桃柳千株補種齊。寄語游人莫攀折,好留濃蔭罩長堤。
兩臂束蹙肩雙攢,仰首挺立如禁寒。平生斗酒百篇興,似為廬瀑唫盤桓。江東無人酒船返,黃鶴放歸南道遠。絕倡從來和者稀,紫煙落日香爐晚。
高館闃兮曲池通,乘舟夜逐荷葉東。持荷作蓋不障風,持荷作衣難為縫。金琯玉鳧響秋空,歌婉聲長待夜終。
草堂新構瓦難求,白日輝輝座上流。世亂苦無王錄事,夜來聞雨不勝愁。
為谷為陵事已非,靈源匯澤發光輝。有時風雨連村暗,夜半龍游古缽歸。
京國驅馳十丈埃,野心常憶遠公臺。煙銷竹外茶初熟,月滿庭前鶴未回。半榻白云垂紙帳,一簾香雪落巖梅。重逢遙在秋深處,籬菊須留霜后開。
行過碧溪灣。來望風帆。晴明今日袖馀寒。還是隔年殘雪也,半覆青山。征戍幾人還。野哭潸潸。人生行樂傍鄉關。準備一株邛竹杖,游戲花間。
學道已非生死流,極知心外更何求。理窮性盡命亦至,氣住神全形自留。大藥一爐真度世,孤桐三尺可忘憂。故人怪我歸來晚,太華峰頭又素秋。八十年前一炷香,依然馀習未全忘。舊緣入靜多扃戶,近為精思別置床。篝火古鐺煎檜蜜,汲泉小甕釀松肪。老翁正似遼天鶴,更覺人間歲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