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季子掛劍處
公子歸吳去,故人知此心。
死生同白日,然諾豈黃金。
一劍竟何往,高臺自古今。
君看碑上字,苔蘚不能侵。
公子歸吳去,故人知此心。
死生同白日,然諾豈黃金。
一劍竟何往,高臺自古今。
君看碑上字,苔蘚不能侵。
公子回到吳國去了,老朋友明白他的心意。生死都如同白日一樣光明磊落,許下的諾言哪能用黃金衡量。那把劍最終去了哪里呢,高臺從古代一直留存到如今。你看碑上的字,連苔蘚都不能侵蝕。
公子:指吳季子,即季札,春秋時吳國貴族。
故人:舊友。
然諾:許諾,答應。
高臺:指掛劍臺。
吳季子即季札,他出使路過徐國,徐君喜愛他的劍,季札因還要出使他國,當時未贈。等他回來徐君已死,季札便將劍掛在徐君墓旁樹上。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路過掛劍處,有感于季札的事跡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吳季子信守承諾的品德。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展現誠信的力量。在文學史上,它宣揚了中華民族重視誠信的傳統美德。
松陰翠落千崖雨,
瀑布泉流百丈冰。
六月山人長衣衲,
不知人世有炎蒸。
天風何步此西湖,
偶把梅花醉一涂。
笑我十年書卷廢,
也拈禿筆注河圖。
鈞天高會日重暉,載筆聊同鐸氏微。
龍漢劫波方換世,蓬萊海水又群飛。
大云共切祥霖望,小草深漸遠志違。
代謝冬春縱非我,忍忘越瘠與秦肥。
弟兄本自讀儒書,
晚外形骸付六如。
摩詰文殊俱默默,
從教似我與非吾。
一夜鵬城酒價高,只緣疏放合吾曹。
豐儀久已瞻韓切,拙集偏聞說項勞。
身恙余猶嘗百草,時清君自夢三刀。
何煩小醉頻垂問,季子歸來氣尚豪。
松菊吹香滿舊籬,
借人屋住不如歸。
胸中豈是無韜略,
袖手棋邊看著棋。
醮星壇上雯華濕。露泫光如滴。
步虛聲里月方中。看取蔚藍浮翠滿晴空。
黃庭內景經初了。寶鼎沉煙小。
清微虔叩玉宸君。正是天心子半夜初分。
少年曾酌泉南水,此后常如夢故山。
氣習于今應勝舊,淳漓從古有循環。
民無菜色寧甘拙,門透清風不用關。
臨別幾多同榜意,潞河秋漲水潺潺。
位至九卿亞,年過七十春。
桐鄉歸葬日,棠樹去思人。
霧里開蒿隧,原邊起石麟。
地遙徒有淚,灑向北風頻。
天匠矜功價不貲,神機刳石漏新暉。
居山元是此山人,
似我山居日日新。
莫笑浮生無定止,
但逢好石足鄉鄰。
柳塘波綠漾殘紅。此景別時同。
別愁長是千里,無賴又東風。
花艷艷,月朧朧。舊情濃。
那堪回首,夢怯啼鶯,望極征鴻。
青梅竹馬系相思,耳鬢撕磨憶少時。
托體蔦蘿歡樂共,含香豆蔻笑顰宜。
玉珰緘札頻貽我,寶篋妝奩欲付誰?
忍唱懊儂啰唝曲,曲欄干外折柔枝。
團蒲曲幾坐成癡,北看南觀恍是非。道眼已空詩眼在,梅花欲動雪花稀。
天邊客里五迎冬,爭信還鄉似寓公。人事都非城郭是,獨憐雞犬識新豐。
床頭歷日鬢絲絲,懶倦慵吟守歲詩。宜入新年須吉利,明朝把筆寫門楣。
往年嘗愛岑公詩,吾觀費子毛骨奇。
婉孌總角突而并,粉繪風流今在茲。
素屏八幅君能畫,咫尺江陽影仙界。
寶山春眺在蒼茫,海觀秋瀾涌澎湃。
龍潭時雨稻苗齊,霽雪方山勝剡溪。
白塔朝霞紅散綺,東崖夜月明如圭。
荔子丹兮錦林麗,馀甘客舫無留滯。
避喧可當武陵桃,招隱還同小山桂。
乘興何須慕遠游,山中日月自悠悠。
君不見眉山蕭旭亦好手,流落滇南今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