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珠歌 其二十三
點檢光芒八道分,
解吞真火體中焚。
玄珠開決三清界,
待了齊驅五色云。
點檢光芒八道分,
解吞真火體中焚。
玄珠開決三清界,
待了齊驅五色云。
仔細查看那光芒向八方分散,能吸納真火讓身體中似有火焰焚燒。玄珠開啟了三清的境界,等一切完成后便能一同駕馭五色祥云。
點檢:檢查、查看。
真火:道教中認為的一種神秘的火,具有特殊的能量和意義。
玄珠:在道教文化里常象征著某種神秘的精神境界或修煉成果。
三清界:道教所指的最高仙境,分別為玉清、上清、太清。
五色云:道教中祥瑞之云,象征著吉祥、超凡。
此詩創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時期。當時人們熱衷于道教修煉,追求長生不老、超凡脫俗的境界。詩人可能是一位道教信徒或修行者,在修煉過程中有所感悟,從而創作此詩來表達自己對修煉境界的理解和向往。
這首詩主旨圍繞道教修煉,突出了對超凡境界的追求。它體現了道教文化的特色,在道教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精神追求和信仰。
疾風卷溟海,萬里揚砂礫。仰望不見天,昏昏竟朝夕。
是時軍兩進,東拒復西敵。蔽山張旗鼓,間道潛鋒鏑。
精騎突曉圍,奇兵襲暗壁。十月邊塞寒,四山冱陰積。
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昔我事討論,未嘗怠經籍。
一朝棄筆硯,十年操矛戟。豈要黃河誓,須勒燕然石。
可嗟牧羊臣,海上久為客。
不分君恩斷,新妝視鏡中。
容華尚春日,嬌愛已秋風。
枕席臨窗曉,帷屏向月空。
年年后庭樹,榮落在深宮。
年光陌上發,香輦禁中游。
草綠鴛鴦殿,花明翡翠樓。
寶杯承露酌,仙管雜風流。
今日陪歡豫,皇恩不可酬。
沁園東郭外,鸞駕一游盤。
水榭宜時陟,山樓向晚看。
席臨天女貴,杯接近臣歡。
圣藻懸宸象,微臣竊仰觀。
落日啼連夜,孤燈坐徹明。
卷簾雙燕入,披幌百花驚。
隴上寒應晚,閨中織未成。
管弦愁不意,梳洗懶無情。
去歲聞西伐,今年送北征。
容顏離別盡,流恨滿長城。
丞相登前府,尚書啟舊林。
式閭明主睿,榮族圣嬪心。
川狹旌門抵,巖高蔽帳臨。
閑窗憑柳暗,小徑入松深。
云卷千峰色,泉和萬籟吟。
蘭迎天女佩,竹礙侍臣簪。
宸翰三光燭,朝榮四海欽。
還嗟絕機叟,白首漢川陰。
江南日暖鴻始來,柳條初碧葉半開。
玉關遙遙戍未回,青樓明鏡晝無光,紅帳羅衣徒自香。
妾恨十年長獨守
九月蓬根斷,三邊草葉腓。
風塵馬變色,霜雪劍生衣。
客思愁陰晚,邊書驛騎歸。
殷勤鳳樓上,還袂及春暉。
云日能催曉,
風光不惜年。
賴逢征客盡,
歸在落花前。
余本燕趙人,秉心愚且直。群籍備所見,孤貞每自飭。
徇祿期代耕,受任亦量力。幸逢休明時,朝野兩薦推。
一朝趨金門,十載奉瑤墀。入掌遷固筆,出參枚馬詞。
吏部既三踐,中書亦五期。進無負鼎說,退慚補袞詩。
常恐嬰悔吝,不得少酬私。嗷嗷路傍子,納謗紛無已。
上動明主疑,下貽大臣恥。毫發顧無累,冰壺邈自持。
天道何期平,幽冤終見明。始佐廬陵郡,尋牧襄陽城。
彤幃荷新寵,朱黻蒙舊榮。力薄慚任重,恩深知命輕。
飭徒留前路,行子悲且慕。猶聞長樂鐘,尚辨青門樹。
慈親不忍訣,昆弟默相顧。去去勿重陳,川長日云暮。
懷戎前策備,降女舊因修。
簫鼓辭家怨,旌旃出塞愁。
尚孩中念切,方遠御慈留。
顧乏謀臣用,仍勞圣主憂。
大漠羽書飛,長城未解圍。
山川凌玉嶂,旌節下金微。
路向南庭遠,書因北雁稀。
鄉關搖別思,風雪散戎衣。
歲盡仍為客,春還尚未歸。
明年征騎返,歌舞及芳菲。
名山何壯哉,玄覽一徘徊。
御路穿林轉,旌門倚石開。
煙霞肘后發,河塞掌中來。
不學蓬壺遠,經年猶未回。
風已清,月朗琴復明。掩抑悲千態,殷勤是一聲。歌宛轉,宛轉和更長。愿為雙鴻鵠,比翼共翱翔。
日已暮,長簷鳥應度。此時望君君不來,愿為形與影,出入恒相逐。
二月風光半,三邊戍不還。
年華妾自惜,楊柳為君攀。
落絮縈衫袖,垂條拂髻鬟。
那堪音信斷,流涕望陽關。